脾俞的简易找法 脾俞的作用与好处

1 脾俞的简易找法 科学定位:在背部脊柱区,第11胸椎棘突下,后旁正中线旁开1.5寸。
简易找法:坐位,两肩胛骨下角水平线与脊柱相交所在的椎体为第7胸椎,向下数4个椎体(第11胸椎),引一垂线,再从肩胛骨内侧缘引一垂线,两条垂线之间距离的中点处,按压有酸胀感。

2 脾俞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11胸神经后支的皮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背阔肌:该肌由胸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6,第7,第8颈神经组成。
4.下后锯肌腱膜:下后锯肌由第9,第10,第11肋间神经及肋下神经支配。
5.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11,第1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横突棘肌等背部小肌肉,腹腔内对应肾上腺,肝(右侧),脾(左侧)等。

3 脾俞的作用与好处 脾俞为脾的背俞穴,是脾俞输注背部之处,善利脾脏水湿,具有益气养血,温阳健脾,和胃降逆,祛湿利水,消食化滞之功,是治疗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的要穴及脾脏保养要穴。刺激该穴位可以增强脾脏的运化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主治脾的病症。
主治疾病:呕吐,胃痛,胸胁胀痛,黄疸水肿,不欲饮食,食不生肌,泄泻,痢疾,痰疟寒热,四肢不收,虚劳,尿血,白浊,吐血,便血等症。

4 脾俞养生保健用法 1.脾俞穴使用时可采用艾炷灸5-9壮,累计至百余壮,或艾条灸10-20分钟至皮肤温热舒适,每日1次,每月20次。
2.亦可用拇指指腹按揉脾俞穴3-5分钟,以局部出现酸胀感为度。
3.针灸时则采用俯伏或俯卧为,向内斜刺1.0-1.5寸,其局部以有酸,麻,胀感,并向腰部放射为宜。应注意进针的方向及深度,该穴内侧肌肉丰厚,向内斜刺较为安全。穴区深面及外侧肌肉较薄,直刺或向外斜刺易刺穿胸壁进入肋膈窦内,甚至伤及肝脏或肾脏等重要器官。

2022-11-12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2:12: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脾俞穴位于背部,具 置是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按摩脾俞穴位的作用与好处包括:1. 缓解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如消化性溃疡、胃下垂、胃炎、胃出血、消化不良、泄泻、痢疾、肝炎等。2. 缓解治疗胸胁支满、呕吐、便血、带下、糖尿病、贫血、月经不调、肾炎等。脾俞穴的配伍应用包括:- 配合足三里穴...

  • 脾俞还可也用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肾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脾为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虚可导致肾虚、骨髓空虚乏力,从而引起骨质疏松症,临床常采用针刺或脾俞、肾俞穴位埋线的方法来达到补益脾肾、益精填髓的效果。4 脾俞的针灸方法 先找到脾俞穴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然后...

  • 1、脾俞是临床经常用的穴位,属于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脾、胃、肠等疾患,如腹痛、腹胀、胃痛、便秘、腹泻、两胁胀满、胸胁胀痛等。2、脾俞位于后背部,因此腰背疼痛可选取脾俞。3、脾俞、肾俞、肺俞等背俞合用可治疗咳嗽、气喘、支气管哮喘、过敏性哮喘等。

  • 脾俞穴作用 利湿升清,健脾和胃,益气壮阳。脾俞穴针刺法 在脾俞穴中,刺入0.5~0.8寸,局部酸胀,针感可蔓延至腰间。 不要深扎,以免引起气胸。气机的特点:湿热而不燥的特点。运用原则:外散热循膀胱经上冲,冷降液沿膀胱经下行。脾俞穴主治病症: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水肿、背痛、疲倦...

  • 脾俞穴与胃俞穴在中医中具有重要的治疗意义。脾俞穴主要调节脾胃功能,改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症状。胃俞穴则主要调理胃部疾病,如胃痛、胃胀等。因此,正确找到这两个穴位,对于治疗相关病症有着重要的作用。找到脾俞穴和胃俞穴后,可采用针灸、推拿或拔罐等方法进行治疗。针灸时,需在穴位处进行针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