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黄帝内经》了解广东地区为什么会成为痛风高发地



《黄帝内经》这部中华民族的珍贵遗产荟萃先秦诸子百家 养生 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 养生 与长寿,创造了不少 养生 理论和方法。
其中特别强调“ 因地、因时、因人 ”的治病理论,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合于四时,从于天地,应于人和,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意思就是疾病的发生则必然与所处的环境、节令、人的行为有关系,痛风也一样。

今天,我们就来从中医的角度好好讲讲岭南地区为什么成为会“痛风”肆意生长的“温室”,为什么夏日是痛风的高发季节?
从“因地”的理论来看,岭南地区自古被称为“瘴乡”,更有“岭南凡病,皆谓之瘴”,“瘴”的意思就是“ 湿温之气 ”,而湿温之气形成的原因则是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所造就。
岭南著名医家陈任枚、刘赤选编著的《温病学讲义》中提到:“东南濒海之区,土地低洼,雨露时降,一至春夏二令,赤帝司权,热力蒸动水湿,其潮气上腾,则空气中常含有多量之水蒸气,人在其中,吸入为病,即成湿热、湿温。”

夏季高温加上雨水多发,这造就岭南地区常被雨雾包饶,人们长期生活在“湿温之气”中,侵犯机体就易发湿温病。
另外还有一点,以广东为例,对比同属于南方的江浙一带,四季并不分明。毕竟我们的冬至比立夏还热,冬天出的汗也不比夏天少,终年汗出,气阴耗伤,体质本已偏于热化,再加上外热、外湿助力,导致了更多湿热质、痰湿质的产生。
有调查研究表明,分析痛风患者体质, 湿热质、痰湿质成为主要发病体质 ,结合上文所讲的岭南环境,自然造就了痛风的多发。

因时
那么从“因时”来看,又怎么解释呢?
现在处于小满之时,岭南已率先进入“雨+热”的模式,湿邪为患的日子又到了。所以这个时候又再一次为痛风的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除了关节的疼痛,还可常常伴随着 口干、疲倦、肢体重着、舌苔厚腻 等表现,仔细回想下,你是不是也出现了这些不适呢?

因人
“因人”的角度来说,那就很好解释了。我们对照下岭南的饮食习惯:喜欢吃瓜果、啤酒、海鲜等阴湿之品。
这些东西最易损伤脾胃,脾胃受损,则容易 生湿、生痰,脾虚湿盛,加上外湿引动内湿,内外合邪 ,大大地提高了湿热病的发生,湿热流注关节,便可引发疼痛。
而从现代医学来说,海鲜、老火靓汤这些岭南人喜好的事物,都属于高嘌呤 事物 ,这样来理解,痛风病中的湿热证多发就不难理解了吧!

岭南地区还有喝凉茶的习俗,但并不是所有凉茶都适合我们痛风患者的体质,久食寒凉的药物则容易 损伤脾阳,脾虚无法运化,加重湿滞 ,反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效果。
那有没有适合我们痛风患者的凉茶呢?
还真有一款凉茶适合痛风患者们“清爽一夏”,那就是---- 五花茶 。
五花茶选用金银花、菊花、鸡蛋花、木棉花、槐花,有清热祛湿解暑的功效,但里面的中药的组合用量并非一成不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则会事半功倍。

朋友们,凉茶虽好,可不要贪杯喔。

2022-07-29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07:52: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从“因地”的理论来看,岭南地区自古被称为“瘴乡”,更有“岭南凡病,皆谓之瘴”,“瘴”的意思就是“ 湿温之气 ”,而湿温之气形成的原因则是岭南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所造就。岭南著名医家陈任枚、刘赤选编著的《温病学讲义》中提到:“东南濒海之区,土地低洼,雨露时降,一至春夏二令,赤帝司...

  • 黄帝向广成子问道后,又登过王屋山,得取丹经。并向玄女、素女询问修道养生之法。而后,回到缙云堂修炼,他采来首山铜,在荆山下铸九鼎,鼎刚刚铸成,就有一条龙,长须飘垂来迎黄帝升仙。黄帝当即骑上龙身,飞升而去,后世将黄帝铸鼎升天之处称为“鼎湖”(今广东省肇庆市境内)。黄帝圣寿一百二十...

  • 53. 世界最重要的IT高科技产业基地硅谷位于美国的哪个州?加利弗尼亚州。54. 哈雷慧星的最早记录是哪国人留下的?中国人。55. 我国最早的中医学专著是什么?《黄帝内经》。56. "泾渭分明"指的是:泾水清,渭水浊。57. 我国四大名砚之冠——端砚产自哪里?广东省。58. 心理学家、行为学家马斯洛认...

  • 我的观点如下:大家都知道农历上有讲二十四节气,与其节气概念最稳合的其实就是中原地带;同事《黄帝内经》为上古医家经典,多为汉人所著,所适用多为汉人相对聚集区,以中原(黄河流域)为核心,一些基本的理论如你所说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实指人应该像自然界那样,有生长化收藏的变化,这...

  • 1、刘完素 刘完素(公元1100一1200),字守真,河间人,故世称刘河间,北宋末至金章宗年间,因母病不治发愤学医,从《内经》病机19条阐发病多从火化,故称为火热派的代表人物,药喜用寒凉,对后世温病学派影响较大。一生著述颇丰,传世有《河间六书》等。2、张从正 张从正(公元1156一1228),字子...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