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伤寒”?

中医学的“伤寒”并非现代医学的“肠伤寒”,广义的是指多种外感热病的统称(包括现代医学的多种急性传染病)。伤寒在古代曾一度严重流行,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很早就引起了医家的重视。早如扁鹊视齐桓侯之病,论邪由外入内,即可能是对伤寒传变的原始看法。秦汉以来,研究论述伤寒的医籍与医家,颇不乏数。医籍如《素问·热论》专篇论述“热病”,《难经》有关于伤寒分类的论述;医家如淳于意、华佗等,均有治疗外感热病的具体案例和论述;另外,地下发掘材料也有记载,如居延汉代医简,甘肃武威汉代医简(《治百病方》)为东汉早期文物,其中就记载有伤寒的病名和症状,治疗上则外感风寒以温法治之。由此可见,秦汉以来研究伤寒者并非只是张仲景一家,而是有不少的医家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他们在理、法、方、药上各具特点,不尽相同,但总的体现了一个经验逐渐积累和理论与实践逐渐结合起来的进程,这就给仲景的总结性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20-01-02
伤寒的定义: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持续高热、腹痛、腹泻或便秘、白细胞减少、肝脾肿大,部分病人会出现玫瑰疹、相对缓脉等。肠出血、肠穿孔是伤寒的主要并发症。伤寒病的病原体是伤寒杆菌,而伤寒病人或带菌者是传染源。主要通过污染水和食物、日常生活接触、苍蝇和蟑螂带菌而传播。
伤寒的诊断:
实验室检查常见白细胞减少,并以中性粒细胞减少和嗜酸性粒细胞消失为特征,但单核细胞相对增多。绝大多数病人肥达氏反应阳性,肥达氏反应应在发病一周后检测,一般以“O”凝集效价在1/80或以上和“H”在1/160或以上为阳性。若效价逐渐升高,那么其诊断意义更大。伤寒杆菌培养阳性是确诊伤寒的依据,一般是用血培养,也可用骨髓培养或尿、粪便培养。
伤寒的治疗:
伤寒病人的治疗应以抗生素为主,必要时可配合中药治疗,同时饮食疗法对本病的康复有着较大的影响。对于持续高热者,应送医院输液治疗。若伴有肠出血或肠穿孔等并发症,则应马上到医院救治。
伤寒的预防:
要自我预防本病,首先是要搞好饮用水及饮食卫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饭前、便后洗手。灭蝇、防蝇对预防伤寒也是非常重要的。进行预防接种,增强人群对伤寒病的免疫力,也是预防伤寒病的重要措施之一。此外,还必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对于从事脑力劳动的人,应该适当参加一些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的照射,吸收新鲜空气。在工作中,也要注意劳逸结合,加强营养,以增强抗病能力。2020-01-03
伤寒常见热型是稽留热,也就是机体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高温有数天时间,通常24小时之内体温波动不会超过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热为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还可以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体温多会逐渐上升,升高到39-40℃水平,患者可以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伤寒时必须流质饮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摘要】
伤寒的热型是什么【提问】
伤寒常见热型是稽留热,也就是机体体温恒定维持在39-40℃,高温有数天时间,通常24小时之内体温波动不会超过1℃。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热为最早出现的临床症状,还可以伴有全身不适、乏力等症状。随着病情加重,体温多会逐渐上升,升高到39-40℃水平,患者可以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伤寒时必须流质饮食,使用喹诺酮类抗生素或者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回答】2022-03-13

2021-01-25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23:50:0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胃肠道传染病,而沙门菌是一类广泛分布于自然环境中的细菌。伤寒: 病原体:由伤寒杆菌引起。 症状:主要症状包括高热、头痛、嗜睡、口渴、腹泻等。 严重性:在现代医学技术的帮助下,大多数伤寒感染者可以接受有效的治疗。但重症患者可能会出现肝硬化、败血症等严重后果。沙...

  • 伤寒一词,其本质意思在于描述一类疾病现象。从广义角度而言,伤寒泛指一切外来的热性疾病,如感冒、流感等。这类疾病主要由外在环境因素引起,对人体造成发热、疼痛、不适等症状。然而,伤寒也可从狭义定义出发,专指由风寒之邪引起,发病迅速的疾病。《伤寒论》第三条对伤寒的定义是:“太阳病,或已发...

  • 伤寒这一概念,在中医学和现代西医学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中医学中,伤寒是指外感热病的总称,其中又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伤寒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六淫之邪所致的各种外感疾病,而狭义的伤寒则专指冬令感受风寒所致的疾病。伤寒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素问》,《难经·五十八难》进一步明确...

  • 伤寒与副伤寒是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伤寒与副伤寒在全球各地均有病例发生,但由于卫生设施的改善,许多地区已经很少见。在台湾,病例多由国外输入。感染伤寒与副伤寒的常见症状包括持续性发烧、头痛、不适、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躯体可能出现红疹、咳嗽,...

  •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沙门氏菌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点和相关信息如下:病原菌:伤寒的病原体是伤寒沙门氏菌,这种细菌通过血液广泛传播,影响全身多个器官。病理特征:持续的菌血症和网状内皮系统的炎症反应,以及回肠末端的微小脓肿和溃疡。典型症状:持续高热:患者通常会出现长时间的高热。腹部不适:...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