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中各种脉象的巧计方法

中医诊断学中各种脉象的巧计方法
  中医诊断学中关于脉诊部分的内容,是每年考试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里面涉及的.脉象较多,需要记忆的内容繁杂,很多时候容易混淆,而且不好记忆。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记忆各种脉象。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中医诊断学中各种脉象的巧计方法。欢迎阅读。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
  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
  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
  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
  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
  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
  6.革脉:中空边坚浮搏指,亡血失精半产崩。
  二、沉脉类(重按始得沉脉类,沉脉伏脉弱与牢)
  1.沉脉:轻取不应重按得,沉脉主里是唯一。
  2.伏脉:重按推至筋骨得,邪闭厥病与痛极。
  3.弱脉:弱脉沉细无力软,阳气虚衰气血虚。
  4.牢脉:沉按实大而弦长,疝气症积阴寒积。
  三、迟脉类(一息不足四至迟,迟缓涩脉与结脉)
  1.迟脉:迟脉一息不足四,寒证亦见邪热聚。
  2.缓脉:脉来怠缓息四至,平人脾虚与湿病。
  3.涩脉:迟滞不畅往来艰,精伤血少为虚证,气滞血瘀痰食阻。
  4.结脉:迟而时止无定数,寒痰瘀血气血虚,阴盛气结症候全。
  四、数脉类(五至以上数脉征,数疾促动4类分)
  1.数脉:五至以上不足七,热证亦主里虚证。
  2.疾脉:脉来急疾七八至,热证亦主里虚证。
  3.促脉:数而时止无定数,阳亢脏衰痰瘀食。
  4.动脉:脉短如豆是动脉,滑数有力痛惊恐。
  五、虚脉类(应指无力虚脉类,虚脉细脉微代短)
  1.虚脉:举按无力指松软,虚脉虚证一对一。
  2.细脉:脉细如线指明显,气血俱虚与湿证。
  3.微脉:似有似无极细软,气血大虚阳气衰。
  4.代脉:迟而中止有定数,跌仆痛惊脏气衰。
  5.短脉:不及本部首尾短,无力气损有力郁。
  六、实脉类(应指有力实脉类,实滑弦紧长大6)
  1.实脉:举按充实而有力,实证平人两类全。
  2.滑脉:往来流利指圆滑,痰湿食积与实热,青壮年脉或孕妇。
  3.弦脉:端直以长按琴弦,肝胆病疼或痰饮,疟疾老年健康者。
  4.紧脉:绷急弹指如转索,实寒疼痛与宿食。
  5.长脉:首尾端直超本位,阳气有余或阳证、热证实证与平人。
  6.大脉:脉体宽大无汹涌,病进健康两相背。
;2022-06-05
mcxzy 阅读 29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0:55: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浮脉类(轻取即得浮脉主,浮洪濡散芤革全)1.浮脉:举之有余按不足,表证为主虚阳浮。2.洪脉:脉体阔大实有力,来盛去衰热盛主。3.濡脉:濡脉浮细软无力,虚证湿困二类主。4.散脉:浮取散漫而无根,脉力不匀伴至数,脏气将绝元气散。5.芤脉:浮大中空如葱管,伤阴之际如失血。6.革...

  • 在中医诊断学中,脉象是了解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辨别脉象的五个关键点分别是:首先,通过观察脉象的大小来判断气的状态。脉象大表明气旺盛,而脉象小则表明气虚。其次,通过脉象的快慢来判断精的状态。脉象快通常意味着精虚,而脉象慢则表示精充足。再者,通过脉象的硬软来判断火的状况。硬的脉象提示...

  • 脉象研究,需细心把握,遵循口诀中的三法四中,熟记各种脉象特点。诊断脉搏非易事,需勤于实践,观察脉形并辨别其含义。浮脉轻触有、按无,如水帆木浮,需深入解析其力度与性质,浮脉有七种形态,理解其内在规律是关键。洪脉如波涛壮盛,虽显阳盛,但也需分辨非火盛之疾。实脉、长脉、短脉、芤脉、散...

  • 常见的二十八种病脉脉象,是《中医诊断学》中较常见的内容。这二十八种脉象包括:浮、沉、迟、数、滑、涩、虚、实、长、短、洪、微、紧、缓、弦、芤、革、牢、濡、弱、散、细、伏、动、促、结,以及代和疾(一说大脉)。这些脉象各有特点,用于诊断疾病时有其独特价值。为了便于理解和掌握脉象...

  • 真虚假实: 腹胀按揉缓解,舌质胖嫩,揭示了虚象中的实症端倪。阴阳五行: 阴证面色苍白,阳证红润,各有对应的生理特征。气血不足: 五脏功能衰退,疲乏无力,自汗失眠,是气血两虚的典型表现。气滞血瘀: 胀痛难耐,情绪易怒,月经不调,脉象显示气滞血瘀的症候。气血并虚: 头晕乏力,面色苍白,脉细弱,...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