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龙汤与麻黄杏仁膏汤都能治喘,理法有什么不同

小青龙汤【主治】 外寒里饮证。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喘咳,痰涎清稀而量多,胸痞,或干呕,或痰饮喘咳,不得平卧,或身体疼重,头面四肢浮肿,舌苔白滑,脉浮。(本方常用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卡他性眼炎、卡他性中耳炎等属于外寒里饮证者。) 麻黄杏仁膏汤这个方剂是没有的,是麻杏甘石汤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2014-05-01
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 【别名】麻杏甘石汤(《张氏医通》卷十六)。 【处方】 麻黄9克 杏仁9克(去皮、尖)甘草6克(炙)石膏18克 【功能主治】宣肺泄热,止咳平喘。治肺热喘咳,甚则气急,鼻翼扇动,有汗或无汗,身热不解,口渴,脉滑数,苔薄黄。现用于肺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麻疹、百日咳、慢性鼻窦炎等属邪热闭肺者。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4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备注】方中麻黄宣肺平喘为君;石膏清泄肺热为臣;杏仁降气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可使肺气得宣,肺热得清,喘咳自止。 《伤寒论》:小青龙汤 【处方】 麻黄(去节)9克 芍药9克 细辛3克 干姜3克 甘草(炙)6克 桂枝6克(去皮)五味子3克 半夏9克(洗) 【功能主治】 解表蠲饮,止咳平喘。治风寒客表,水饮内停,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多而稀,舌苔白滑,脉浮;溢饮,身体重痛,肌肤悉肿。现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属外感风寒,内有停饮者。 【用法用量】 上药八味,以水一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300毫升,去滓,分两次温服。 若口渴,去半夏,加栝楼根9克;微利,去麻黄,加荛花(熬令赤色)5克;噎者,去麻黄,加附子(炮)1枚;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12克;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去皮、尖)9克。 【摘录】《伤寒论》 两者都宣肺平喘,但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泄热作用强,小青龙汤解表止咳作用强。 希望你满意我提供的资料。2014-05-02
我的理解是:小青龙汤用于外有风寒,内有水饮的喘,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治疗的是没有外感风寒,是非有郁热的喘。一个偏于有外感,一个偏于内有热。2014-05-02
小青龙汤重在治疗痰饮,痰多而稀。还有芍药配桂枝调和营卫,五味子敛肺止咳。2014-05-01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9 20:44: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通过恰当的配伍和剂量调整,小青龙汤与麻杏石甘汤均能有效缓解喘证症状,但其具体应用还需结合临床实际,不可一概而论。

  • ) 麻黄杏仁膏汤这个方剂是没有的,是麻杏甘石汤 本方是治疗外感风寒、郁热致喘之主方。若表证仍在,乃用麻黄宣肺,以发散在表之寒。汗出而喘,为里热所迫,故用石膏清肺,清在里之热。杏仁辅麻黄以平喘。甘草助石膏以生津。至此里热清,表邪解,则汗自止,喘自平。

  • 两者的治法不一,由于小青龙汤有桂枝、干姜等温燥药,因此其具有温化寒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而麻杏石甘汤因其大寒大凉,因此对热邪壅肺、肺失宣肃引起的哮喘是有明显改善。小青龙汤的功用主要是,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主治的是外寒里饮证。而麻杏石甘汤的功用主要是辛凉疏表,清肺平喘,他主治的...

  • 1、风寒束表证:主要以温肺散寒、涤痰定喘为主,用小青龙汤进行治疗。2、痰热阻肺证:通常以清肺涤痰、止咳平喘的方式进行治疗,方用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3、外寒内热证:通常解表清里、止咳定喘,以大青龙汤进行治疗。4、肺实肾虚证:应泻肺平喘、补肾纳气,以苏子降气汤进行治疗。二、哮喘缓解期...

  • 【用法用量】上四味,用水1.4升,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400毫升,去滓,温服200毫升。 【备注】方中麻黄宣肺平喘为君;石膏清泄肺热为臣;杏仁降气止咳为佐;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诸药合用,可使肺气得宣,肺热得清,喘咳自止。 《伤寒论》:小青龙汤 【处方】 麻黄(去节)9克 芍药...

美好纯真时代分享中医药学教程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