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的欲解时分别是什麽?如何解释

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即9-15时之间。
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内经》曰:自得其位而起。此之谓也。
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
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阳气衰减之时可能病邪欲解。
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即3-9时之间;
提示邪结少阳不得舒发之证,于一日阳气升发之时,邪有发越得解的可能。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即21-01时之间;
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即23-05时之间;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即1-7时之间。
三阴之为病,阳衰阴盛之证。故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稍后,即阳生、阳长之时,有病邪得解之机。
天气之阴阳盛衰对人的不同病证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阴阳会通,变化难极。故亦不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如此,则思过半矣。
学群 白2010-11-24
能将《伤寒论》六经辨证注解的最好的是《易演伤寒论》这本书
详情你可以百度

2012-06-22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8 14:01: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即9-15时之间。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内经》曰:自得其位而起。此之谓也。2、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

  • 因此,《伤寒论》的「欲解时」就是那「自得其位而起」时,所以厥阴、少阳病「欲解时」在春,阳明病「欲解时」在秋,太阳病「欲解时」在夏,少阴病「欲解时」在冬;只有太阴特殊,为「阴中之至阴」而「脏寒」,所谓「至阴」就是极寒之时,故配于冬。6. 「六经病欲解时」的两层含义:第...

  • 按:“六经欲解时”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六经病”各有“欲解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

  • 条文: 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译注:太阴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亥(21~23点)丑(1~3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这个要从阴阳互根的原理去理解,在《伤寒论.辨脉法第一》篇中有这样一段话:“五月之时,阳气在表,胃中虚冷,以阳气内微,不能胜冷,故欲着复衣;十一月之时,阳气...

  • 从六经病欲解时图可以看到,从寅到未上半年春夏阳仪系统主太阳、少阳、厥阴三经(即伤寒、中风、温病三证),称之为阳仪,《伤寒论》有阳仪太阳少阳合病、并病;从申到丑下半年秋冬阴仪系统主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即宋本《辨痓湿暍病脉证第四》三证)。充分体现了张仲景《伤寒论》是以四时阴阳理论为大纲的,其撰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