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六经的欲解时分别是什麽?

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即9-15时之间。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内经》曰:自得其位而起。此之谓也。
2、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阳气衰减之时可能病邪欲解。
3、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即3-9时之间;提示邪结少阳不得舒发之证,于一日阳气升发之时,邪有发越得解的可能。
4、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即21-01时之间;
5、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即23-05时之间;
6、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即1-7时之间。
三阴之为病,阳衰阴盛之证。故在夜半至天明的稍前稍后,即阳生、阳长之时,有病邪得解之机。天气之阴阳盛衰对人的不同病证的预后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但阴阳会通,变化难极。故亦不可生吞活剥,生搬硬套。如此,则思过半矣。
六经病欲解时属于时间病理学的范畴,时令因素对人体健康以及病程的影响是外因,而人体的正气是内因,这与唯物辩证法关于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理论是一致的。
《素问.宝命全形论》云:“夫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是大自然的产物,大自然的运动变化与人体息息相关,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自然界的运动变化不断对人体产生影响,人体必须随时适应自然规律,才能与环境保持协调而出于健康状态。
六经病均有一个欲解时,如《伤寒论》第9条、193条、272条、275条、291条、328条,说明六经各有一个欲解的时辰,而这些不同的时辰,代表大自然阳气的盛衰,紧密关系着六经的气血盛衰,它是天人相应思想的体现。《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夫邪气之客于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必先定五脏之脉,乃可言其间甚之时,死生之期也。”这段话对理解六经病欲解时很有帮助。
2022-12-07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8 20:49:4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即9-15时之间。因太阳病的病机为阳气被风寒之邪郁遏,故在9-15时这段阳气最旺的时间,人得天气之助,则正气盛而有病邪得解的可能。《内经》曰:自得其位而起。此之谓也。2、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即15-21时之间;阳明病,热盛邪实之证,故于...

  • 因此,《伤寒论》的「欲解时」就是那「自得其位而起」时,所以厥阴、少阳病「欲解时」在春,阳明病「欲解时」在秋,太阳病「欲解时」在夏,少阴病「欲解时」在冬;只有太阴特殊,为「阴中之至阴」而「脏寒」,所谓「至阴」就是极寒之时,故配于冬。6. 「六经病欲解时」的两层含义:第...

  • 按:“六经欲解时”首见于仲景《伤寒论》,“六经病”各有“欲解时”,如“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阳明病欲解时,从申至戌上”,“少阳病欲解时,从寅至辰上”,“太阴病欲解时,从亥至丑上”,“少阴病欲解时,从子至寅上”,“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顾植山教授认为仲景提出的“六经欲解时”...

  • 从六经病欲解时图可以看到,从寅到未上半年春夏阳仪系统主太阳、少阳、厥阴三经(即伤寒、中风、温病三证),称之为阳仪,《伤寒论》有阳仪太阳少阳合病、并病;从申到丑下半年秋冬阴仪系统主阳明、太阴、少阴三经(即宋本《辨痓湿暍病脉证第四》三证)。充分体现了张仲景《伤寒论》是以四时阴阳理论为大纲的,其撰用...

  • 条文: 厥阴病,欲解时,从丑至卯上。译注:少阴病如果要好的话,应该在丑(1~3点)至卯(5~7点)这个时间段,为什么呢?《伤寒论》原文337条说:“凡厥者,阴阳气不相顺接,便为厥。厥者,手足逆冷是也”。什么是阴阳气不相顺接呢?就是阴尽阳生的过程不能很顺利的交接。丑为阴将尽阳...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