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循经取穴简介

循经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各条经脉所联系范围选取有关穴位,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它是选穴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主要指头面、躯干、脏腑方面的病症取用相关经脉四肢部的远道穴,但也包括病症所在的局部和邻近部经穴,故可分为循经远取和循经近取两类。

详见百科词条:循经取穴 [ 最后修订于2015/7/5 19:25:47 共128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1-20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3:41:3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循经取穴为取穴法之一。指根据各条经脉所联系范围选取有关穴位,这是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理而来。它是选穴的基本原则。在临床主要指头面、躯干、脏腑方面的病症取用相关经脉四肢部的远道穴,但也包括病症所在的局部和邻近部经穴,故可分为循经远取和循经近取两类。详见百科词条:循经取...

  • 首先,根据疾病所在的经络进行循经取穴。例如,鼻病关联手阳明经,可选用合谷穴;心病源自手厥阴经,则取内关穴;胃病与足阳明经有关,足三里是常用的治疗穴位。这种方法也被称为远道取穴,如古籍《总穴歌》中提到的,如肚腹不适可在三里穴留置,腰背疼痛则寻找殷门,头项问题可找列缺,面口不适则...

  • 如寒邪凝滞经络,肢体关节疼痛,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行走不便[1]。针灸临床常以局部与循经取穴为主,酌配肾俞、关元、大椎等穴,针用泻法,加灸[1]。如妇女冲任虚寒而月经不调或月经后期,针灸临床上常选用气海(或关元)、三阴交、血海、归来等穴[1]。针用泻法,加灸[1]。4 ...

  • 根据辨证论治循经取穴的原则,取穴以毫针刺之并通以一定的电流即为电针,以电针治疗的方法称电针疗法。古籍中的电针 《对山医话》:[补编]电气治病 风麻木,肢体不仁者,电能疗之。法以电线按患处,若针灸然,或蓄电于筒,令患者身贴而手按之,即取效。盖...《针灸资生经》:[针灸资生经...

  • 以循经取穴为主,首取肝胆经腧穴。常用肩井、天井、手三里、足三里、四花穴、结核点等,每次取2~4穴。如效果不理想,可配合直接针刺病灶局部,肿块结节型,于最早出现或最大结节肿块的上中下各刺一针,快刺急出,刺入核心。肿块已化脓,未溃破者用粗柄火针直刺病灶中心,使脓液尽快排出;已溃破...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