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有什么不同?应该如何调理?

一、出现3大症状,说明你真的虚了
当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都会有体虚的毛病。青岛市市立医院隋康民主任表示,首先,体虚的人一般会出现气血不足的情况,这样就会表现出面色苍白、少言懒语、精神不振、困倦乏力等等症状。
其次,体虚的人免疫力低下,还会容易感冒,可能平时被风吹一下、或者天气改变,会出感冒。
另外,体虚的人大多脾胃虚弱,会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所以,身体虚的人,要注意保护脾胃,脾胃吸收好了,体质会慢慢好起来。

二、体虚百病生,4种“体虚”,调理方法各有不同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气血阴阳应该处于和谐平衡的状态。气血阴阳平衡才健康,气血阴阳不足即是虚弱,需要有针对性地及时的补养调理,而体虚有需要细分为以下4种情况。
1、气虚
中医讲,“气”是生命的原动力,气虚的病人常常觉得全身乏力,少言懒语,所以气虚病人需要从3个方面调理。
首先,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健脾益气的食物,例如小米、南瓜、胡萝卜、山药、大枣等;其次,可以进行适当的运动,提升免疫力;另外,可按摩足三里、气海、关元穴等等穴位,调理气虚[1]。

2、血虚
血液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血液亏虚以致脏腑百脉、形体器官失养,时间久了则可出现头晕、脸色苍白、口唇指甲发白没血色、失眠等一系列症状,所以血虚需要及时调理。
血虚体质者可选择使用黄芪、当归等中药进行调理,《汤头歌诀》言:“当归补血有奇功,归少芪多力最雄。”黄芪补气,当归补血,能气血双补。黄芪和当归可作为炖料,与乌鸡一起炖,既味道鲜美,又调理脾胃,补充气血,尤其适合月子期间的产妇。
同时,因肝藏血,人卧则血归于肝,使肝气得养,所以要早些上床,保证充足的睡眠,尽量不要迟于晚上11点入眠。

3、阴虚
阴虚病人往往津液不足,就容易出现手脚心易发热、出汗等症状,所以对于阴虚病人的调养,首先,阴虚的病人可以听一些舒缓的音乐,清理烦躁,让自己的心静下来。
其次,不要运动过度,以免加重人体阴液不足。
另外可以多吃一些鸭肉,中医讲鸭肉性凉,可以缓和阴虚体热[2]。

4、阳虚
阳虚的人最明显的症状就是手脚冰冷,所以需要适当的摄入温阳散寒的食物,例如羊肉、生姜等。
其次,中医讲,早晨是阳气升华的好时候,而动则生阳,所以阳虚的病人晨起运动,补阳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阳虚的病人可以多晒背,督脉在我们的背部,其乃“阳脉之海”,所以晒背可以升华我们阳气。
最后,阳虚的病人最好可以午休10-20分钟,有利于阳气聚集在我们体内
三、肾乃先天之本,补“虚”不能不补肾
中医讲,肾乃先天之本。说明肾在人体生长发育,帮助抵御外邪,防止疾病,所以体虚人也需要补肾。
在没有辨证的情况下,大家可以选择一些阴阳双补的补肾中药,例如枸杞、牛肉等等;其次,“腰为肾之腑”,腰背部有很多补肾的穴位,例如肾俞穴、腰眼穴、腰阳关等,所以平时可以多按摩腰部。
另外,运动养肾纠虚,也是值得提倡的积极措施。可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瑜伽等比较温和的运动,坚持练习,可以达到良好的养肾效果。
除此之外,对于一些非肾虚病人来说,我们不建议进行药补。因为“是药三分毒”,不合理的用药,可能会加重疾病症状。

当今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时常会感到身体乏力、易出汗、头晕心悸等,这往往是体虚使然。体虚者调理体质需要在中医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除了药物的调养,还需要结合坚持体育锻炼、调整生活方式、改善饮食结构等。
2021-01-31
这个问题问得不算严谨,其实这个中医在虚劳里面讲得很清楚了。虚劳,又称虚损,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日久不复为主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虚弱症候的总称。不仅仅要讲气血阴阳,还要讲五脏六腑。
人有肾气,脾气,胃气,肺气,心气等,还有中气,元气。还有周流全身的大气,气从左升,从右降。本文所说的气虚应该是指周流一身的大气,也可说是正气。 血虚就好理解了一般就是指血少,血运行的慢,或有於等。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要想补血必先补其气。 阴虚大多是指液,血,津,精虚少,或人体的水气不足。 阳虚是指真阳虚衰。内经有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他是人体的原动力,人之所以活着全赖这一口阳气,最后一丝阳气离体,生命就等于灭亡。阳气若虚,百病入体。所以人要健康,必须保护好阳气。

(气虚)动则气喘,疲倦乏力,少言懒语,面色苍白,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舌边有齿痕,脉虚弱无力。(血虚)面色苍白无华,口唇淡白,视力模糊,眼球干涩,头晕眼花,四肢麻木,关节活动不灵,皮肤干燥,发痒。神志异常,舌质淡,脉细无力,妇女月经量少及致经闭。(阴虚)面红潮热,体瘦,五心烦热,口干舌燥,盗汗遗精,疲乏,眩晕,心悸,失眠,舌上少苔,脉细数。(阳虚)身热面赤,精神烦躁,气壮声高,口渴喜冷饮,呼吸气粗,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绛,苔黄脉洪滑实等。

阳虚为人体功能活力不旺盛,表现为怕冷、出汗、舌质淡白、脉浮细;阴虚为人体血、津、液等水谷精微不足,表现为怕热、盗汗、舌质红而少津、咽干、脉沉细。气虚为人体神气不足,少气无力,活力减弱、反应迟钝;血虚为人体血液不足、面色无荣、唇色淡白、肌肤干燥、潮热、易怒等。阴阳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对立统一、互相消长、转化的总和;血和气归属于阴与阳的范筹,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气无血不可化,血无气不可生。

四大虚症总结:
阴虚内热,阳虚怕冷。
血虚发燥,气虚无力。
2021-02-14
气虚体质是指人的气力不足血虚之体妇女经水愆期、量少色淡,进补宜采用补血、养血、生血之法阴虚火旺,俗称虚火,阴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升火,口干咽痛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 ,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2021-02-11
气虚是无力,爱出汗。可用黄芪泡水饮用调理
血虚是机体内部阴血亏损。可用当归调理。
阴虚相当于水和津液不足,所以出现燥热。可用西洋参。
洋虚相当于阳光不足,所以会到寒冷。可用人参补充2021-02-11
阴虚患者会伴有失眠健忘、口干舌燥、面试潮红、头晕耳鸣等症状。阳虚患者会出现畏寒拍冷、心慌气急、精神不佳等症状。气虚患者会出现倦怠乏力、精神萎靡、出汗等症状,而血虚患者会伴有心悸多梦、手足发麻等症状,不同疾病症状及治疗都是不同的。2021-02-11
mcxzy 阅读 26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5:46:3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中的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分别对应身体的不同状态。气虚表现为疲劳、容易出汗、身体无力,常见于脾虚。血虚则让人感觉心烦、失眠,头晕眼花,面色苍白,容易疲劳。阳虚的主要特征是怕冷、疲乏,而肾阳虚更具体表现为腰膝酸冷,甚至阳痿、早泄;脾阳虚则可能肚子特别怕冷,吃凉的容易拉肚子。阴虚则表现...

  • 阳虚又称阳虚火衰,是气虚的进一步发展。阳虚之体的主要表现为除有气虚的表现外,平时怕冷,四肢不温,喜热饮,体温常偏低,腰酸腿软,阳痿早泄,小腹冷痛,乏力,小便不利,舌质淡溥,苔白,脉沉细等。进补宜补阳、益阳、温阳,补阳虚的药物可选用红参、鹿茸、杜仲、虫草、肉桂、海马等。补阳虚食品...

  • 阴虚体质的人常表现出虚火症状,即阴虚火旺。这类人通常表现为怕热、易怒、面颊发热、口干咽痛、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或黄、舌少津液、五心(头顶心、两只手心、两只脚心)烦热、盗汗、腰酸背痛、梦遗滑精等症状。舌质多呈现红色,苔薄或光剥,脉象细数。阳虚体质的人则表现为“火力不足”。阳气不足,...

  • 阴阳两虚:既有阴虚又有阳虚,称阴阳两虚,其主要表现为;既怕冷又怕热,冬天特别怕冷,夏天又特别怕热,这是阴阳失调或阴阳两虚之体质,进补宜采用阴阳并补,养阴温阳和滋阴壮阳等补法。 气血两虚:气血两虚一般出现在贫血、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大出血后、妇女月经过多者等,其主要表现为;既有气虚的表现,又有...

  • 阳虚,是因人体内阳气不足,阳虚之人多为内寒,故又称之为阳虚内寒。阳虚内寒者多易畏寒怕冷,内寒可伤气、血,所以阳虚内寒者也可造成气虚血虚。从上述可见,气虚与血虚,是因人阴虚或阳虚衍发造成的。若单论气与血,中医讲气属阳,血属阴。若首先气虚,那说明病者阳虚了。若首先血虚,那说明病者...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