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体质针灸用吗

可以的。
湿热体质如何调理 中医针灸帮助排湿
  1、肺俞穴
  湿热体质偏于湿热内蕴,表现为痤疮、口臭的可以选用肺俞穴。肺俞穴中的肺就是指的肺脏,俞就是输的意思。所以,肺俞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指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肺俞位于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二指宽处。取穴时一般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对清肺经的湿热疗效显著。操作时,用食、中二指端在穴上按揉,约揉15-30次,用两手大拇指腹自肺俞穴沿肩胛骨后缘向下分推,约分推30-50次。
  2、中脘、足三里、阴陵泉
  可以和胃健脾,促进脾胃运化水湿,阴陵泉是脾经的合穴,也可以健脾除湿。这三个穴位也都比较适合湿热体质的人进行按摩。
  3、八髎穴
  在骶椎上,分上髎、次髎、中髎和下髎,左右共八个穴位,分别在第一、二、三、四骶后孔中,合称“八穴”。八髎穴有清热利湿的作用,可每天按摩2次,每次15分钟,对于湿热体质偏于湿热下注的人比较适合。
  4、丰隆、三阴交、内庭、足三里
  如果拔火罐,可以选择丰隆、中脘、内庭、三阴交、丰隆、足三里、阴陵泉,这样的顺序。
  5、去湿要穴“曲泉”
  曲泉-曲泉
  屈膝时,当膝内侧横纹端上方凹陷中。
  取屈膝位向膕窝方向直刺1~1.5寸,如觉针下有搏动感时,应停止刺入,以免损伤动脉。艾炷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脾经湿热背部的主要穴位为:
  大椎、大杼、膏肓腧、大肠腧、三焦腧。
  大椎:位于督脉上。为治疗痘痘、泄热的重要穴位。在后中正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的凹陷中。取穴就是低头摸后颈,能摸到很多突起。大椎为一个最高的骨性突起,且突起可随颈部活动。刮痧2分钟,力度稍重。
  大杼:膀胱经。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膏肓腧:膀胱经。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焦腧:膀胱经。第一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肠腧:膀胱经。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腰部最细的地方对应的是第二腰椎,然后以此类推)2016-08-05
湿热体质的针灸穴位
湿热体质的人,需要化痰祛湿。具有化痰祛湿作用的穴位中,最常用的是肺俞、八髎、中脘、足三里、阴陵泉。2016-08-05
mcxzy 阅读 15 次 更新于 2025-04-09 09:56:2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针对湿热体质有独特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通过刺激穴位调和气血,达到祛湿清热的效果。药物治疗方面,黄连、茯苓等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利湿的作用,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合理搭配和使用。四、情绪调节 保持良好的心情对调理湿热体质也非常重要。避免情绪波动和压力过大,可以通过冥想、瑜伽等方式进行放松,有...

  • 一般可以选择针灸拔罐的方式治疗,促进新陈代谢,有利于把湿气快速排出体外。湿热体质的人群在生活当中也可以参加体育锻炼,或者是多吃一些薏米。

  • 湿热体质的朋友,可以尝试通过服用一些清热利湿的中药来调理身体。比如,防风通圣丸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有助于调节体内的湿热状况。除了药物治疗,中医的拔罐、针灸和刮痧等传统疗法也能有效祛除体内的湿热。这些方法通过刺激经络和穴位,促进气血流通,有助于改善湿热体质带来的不适。如果您希望尝试中药...

  • 湿热体质,面垢油光、易生痤疮、口苦口干、身重困倦。针灸清热利湿,调理体质。气郁体质,情绪抑郁、胸闷、喜叹气、睡眠不佳。针灸疏肝解郁,缓解压力。特禀体质,过敏性体质,如鼻炎、哮喘。针灸调节免疫系统,减轻过敏。针灸适用广泛,需专业医师制定方案,选择正规机构,确保安全和疗效。针灸个性化治疗,需...

  • 阴陵泉穴可以清利湿热,大椎穴能提高免疫力,而承山穴则有助于祛除湿气。针灸通过选择合适的经络和穴位,可以起到健脾利湿化痰的作用。针灸去湿气的效果与经络选择、穴位配伍以及患者体内湿气的强盛程度密切相关。湿气较重的患者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见效,而湿气较轻的患者则见效较快。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