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脚底三趾和四趾之间是什么穴位?足

详解脚底穴位图

  涌泉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涌泉穴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涌泉穴的主治疾病为:神经衰弱、精力减退、倦怠感、妇女病、失眠、多眠症、高血压、晕眩、焦躁、糖尿病、过敏性鼻炎、更年期障碍、怕冷症、肾脏病等。

  大敦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大敦穴位于大拇趾(靠第二趾一侧)甲根边缘约二毫米处。

  大敦穴的主治疾病为:目眩、腹痛、肌肋痛、冷感症。除此之外,自古以来亦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此穴位为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

  太冲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太冲穴的主治病症为:肝脏病、牙痛、眼病、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生殖系统疾病。

  行间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大拇趾、二趾合缝后方赤白肉分界处凹陷中,稍微靠大拇趾边缘。

  行间穴的主治病征为:宿醉不适、眼部疾病、腿抽筋、夜尿症、肝脏疾病、腹气上逆、肋间神经痛、月经过多、粘膜炎等。

  太白穴

  取穴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太白穴的主治病症为:胃痛、腹胀、吐泻、痢疾等。此穴位为人体足太阴脾经上的重要穴位之一。

  昆仑穴

  昆仑穴位于脚踝外侧,在外踝顶点与脚跟相连线的中央点。(或足外踝后方,当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昆仑穴的主治疾病为:头痛、腰痛、高血压、眼疾、怕冷症、腹气上逆、肠结石、下痢等。

  太溪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太溪穴的主治病症为:肾脏病、牙痛、喉咙肿痛、气喘、支气管炎、手脚冰凉、女性生理不顺、关节炎、精力不济、手脚无力、风湿痛等。

  里内庭穴

  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跷足的姿势,里内庭穴位于脚底部,在第二趾根部,脚趾弯曲时趾尖碰到处。约第二趾趾根下约三厘米处。

  里内庭穴的主治症状为:食物中毒、荨麻疹等。2020-11-02
mcxzy 阅读 545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9:03:2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肝脏反射区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胆囊反射区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腹腔神经丛反射区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肾上...

  • 肝位于右足底第四趾骨与第五趾骨间,在肺反射区下方。适用于肝炎、肝硬化等病症。胆位于右足底第三趾骨与第四趾骨间,在肝脏反射区之内。适用于胆结石、消化不良、胆囊炎等病症。腹腔神经丛位于两足底中心,分布在肾脏反射区及其周围。适用于胃肠神经官能症、腹泻、便秘等病症。肾上腺位于肾脏反射区上方,...

  • 3、足窍阴穴该穴道喻指身体肝胆经经水流回的空窍之处,位于肝胆经和身体表皮经络交汇处的地方,是身体关键的穴道之一。该穴道坐落于脚底第四趾的末节处,常常推拿该穴道对能够缓解头疼眩晕等情况,对老年人人群而言,把握这一穴道的按摩手法对养生健康更有作用,除此之外该穴道在医治失眠多梦、耳鸣等病...

  • 下颌:位于两足拇趾第一趾间关节的背侧,与上颌反射区相接,适用于牙痛、下颌感染、下颌关节炎、牙周病、打鼾等病症。

  • 无名指所触及之处就是三里穴。还可以反手握住小腿,当拇指用力按压时,感到疼痛的位置也是三里穴。每天多次按压此穴位,就如同步行十几公里,具有良好的保健效果。另外,有一组穴位可以通过轻轻按压小腿前方(足跟上方)来消除全身疲劳。这种按压方法简单易行,能够帮助人们缓解一天的疲劳,重拾精神活力。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