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道位于“经络”——能量的通路上。而人体中,五脏六腑“正经”的经络有12条(实际上,左右对称共有24 条)。另外,身体正面中央有“任脉”,身体背面中央有“督脉”,各有一条特殊经络,纵贯全身。这14条经络上所排列着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全部共有 365处。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 108 要害穴位:
0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後发际正中上七寸。
0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後约一寸凹陷处。
0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0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後方的凹陷处。
0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0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0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 0?1 寸处。
0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09、素胶: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後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後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後缘处。
19、哑门:在项後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後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後、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後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後、胸锁乳突肌後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後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後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25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锺: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後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後三分之二交界处。
日常保健最该记住的七个穴位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 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
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
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
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
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
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
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
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
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
选大穴。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
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
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
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手指
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
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
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
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
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
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起名叫“血海”。
23
每天上午的 9~11 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
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
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 3 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
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 2 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
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
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
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
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2012-06-11
仅仅如此,便是个相当可观的数目了,更何况其他的地方也有穴道。经络以外的人体穴道,称为“正穴”,后来又陆续发现了“新穴”,这些穴道若全包括,人体穴道的总数远超过1000个。
我在这里大致列出人体各部位的穴道名称,以便让你有所了解。
头部穴位(正面):头维穴、发际穴、阳白穴、印堂穴、攒竹穴、晴明穴、承泣穴、四白穴、迎香穴、水沟穴、瞳子髎穴。
头部穴位(背面):百会穴、后顶穴、风府穴、哑门穴、完骨穴、风池穴、天柱穴。
头部穴位(侧面):太阳穴、下关穴、客主穴、耳门穴、听宫穴、翳风穴、颊车穴、大迎穴、人迎穴。
腹部胸部穴位:天突穴、膻中穴、鸠尾穴、巨阙穴、中脘穴、水分穴、气海穴、关元穴、中极穴、气舍穴、俞府穴、或中穴、期门穴、日月穴、天枢穴、气穴、大巨穴、大赫穴。
人体背部穴位:大椎穴、陶道穴、身柱穴、神道穴、至阳穴、脊中穴、治喘穴、肩井穴、曲垣穴、天宗穴、命门穴、腰俞穴、腰阳关穴、上仙点穴、六华灸穴、风门穴、肺俞穴、心俞穴、膈俞穴、肝俞穴、膏肓穴、志室穴、肩外俞穴、厥阴俞穴、三焦俞穴、大肠俞穴、关元俞穴、小肠俞穴、膀胱俞穴。
人体上肢穴位:内关穴、外关穴、曲池穴、尺泽穴、治痒穴、孔最穴、列缺穴、阳池穴、神门穴、合谷穴、中渚穴、少冲穴、落枕穴、指间穴、太渊穴、口内穴、胃肠穴、手三里穴。
人体下肢穴位:膝眼穴、梁丘穴、复溜穴、阴谷穴、血海穴、承山穴、解溪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阳陵泉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百里穴。
人体足部穴位:涌泉穴、大敦穴、太冲穴、太白穴、太溪穴、申脉穴、丘墟穴、昆仑穴、足临穴、行间穴、里内庭穴、下痢穴、高血压点穴、第二厉兑穴、第三厉兑穴、阿基里斯腱穴。
人体 108 要害穴位:
01、百会穴:在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联线的交点处,即後发际正中上七寸。
02、太阳穴:在眉梢与外眼角中间、向後约一寸凹陷处。
03、印堂:在面部、两眉内侧端联线的中间。
04、听宫:在耳屏的前方、下颌关节後方的凹陷处。
05、鱼腰:在眉毛正中、眼平视时下对瞳孔处。
06、率谷:在耳尖上方、入发际一寸五分处。
07、晴明:在内眼角上方 0?1 寸处。
08、耳门:在听宫穴上方,耳屏上切迹的前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09、素胶:在鼻尖端正中处。
10、颊车:在下颌角前上方一横指,当用力咬牙时,咬肌隆起处。
11、人中:在鼻柱下,人中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的交界处。
12、承泣:眼平视时,在瞳孔的直下方,眼眶下缘上。
13、下关:在颧弓与下颌切迹所形成的凹陷处。
14、风府:在後发际正中直上一寸枕外隆凸直下凹陷处,即两筋之间陷中。
15、风池:平风府穴,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处,
16、脑户:在後发际正中上量二寸五分,当枕骨粗隆之上缘陷中。
17、上廉泉:在颌下正中一寸,舌骨与下颌缘之间凹陷处。
18、颈臂:在锁骨上方,胸锁乳突肌的後缘处。
19、哑门:在项後发际上五分,第一颈椎与第二颈椎棘突之间处。
20、缺盆:在颈外侧处部、锁骨上窝之中点处。
21、天容:在下颌角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前缘。
22、廉泉:在颈前部正中线、喉头结节上方陷处。
23、扁桃:在下颌角下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4、天牖:在乳突後下方、胸锁乳突肌後缘近发际处。
25、天柱:在哑门穴旁开三寸处。
26、人迎:在结喉旁开一寸五分、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27、翳风:在耳垂後、乳突和下颌骨之间的凹陷处。
28、扶突:在胸锁乳突肌後缘与结喉相平处。
29、天窗:在颈外侧部、下颌角下,扶突穴後、胸锁乳突肌後缘处。
30、天鼎:在胸锁乳突肌後缘,扶突穴下一寸处。
31、天突:在胸骨切迹上缘凹陷处。
32、膻中: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处。
33、气海:在腹部正中线、脐下一寸五分处。
34、大包:在极泉穴与第十一浮肋端之中点处。
35、腹哀:在大横穴上三寸、即剑突尖下。
36、期门:在脐上六寸、巨阙穴旁开三寸五分处。
37、鸠尾:在脐上七寸,即剑突尖下。
38、神阙:在腹部、脐窝中央处。
39、步廊:在中庭穴旁开二寸处。
40、极泉:举臂开腋时,在腋窝中间、腋动脉内侧。
41、日月:在乳头直下第七肋间隙、即期门下一寸。
42、上脘:在腹部正中线上,脐上五寸处。
43、京门:在第十二肋骨头下。
44、急脉:在大腿内侧面上部,从耻骨联合之中央外量二寸五分。
45、梁门:在腹上部、脐上四寸、中脘穴旁开二寸处。
46、章门:在侧腹部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缘。
47、库房:在锁骨中线第一肋间隙处,即华盖穴旁开四寸。
48、维道:在髂前上棘前下方、五枢前下五分处。
49、渊腋:在腋下三寸,乳头旁开四寸陷中。
50、中府:在云门穴下方约一寸,第一、二肋骨之间,距胸骨正中线六寸处。
51、下脘:在腹部正中线,脐上二寸处。
52、不容:在幽门穴旁开一寸五分,即巨阙穴旁开二寸处。
53、带脉:在章门穴下与脐相平处。
54、乳中:在乳头中央处。
55、乳根: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
56、关元:在曲骨穴上二寸、脐下三寸处。
57、中极:在脐下四寸处。
58、曲骨:在脐下五寸,耻骨联合上缘。
59、辄筋:在腋下三寸,复前行一寸处。60、天枢:在肚脐旁开二寸处。
61、食窦:在任脉旁开六寸的第五肋间。
62、会阴:在大便前(指肛门)小便後两阴之间。
63、大椎:在第七颈椎与第一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64、风门: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65、天宗:在肩胛岗下窝的中央。
66、至阳:在第七、第八胸椎棘突之间。
67、脊中:在第十一、十二胸椎棘突之间。
68、膏肓俞: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69、魂门:在第九第十胸椎突棘旁开三寸处。
70、肝俞:在第九胸椎棘突旁开一寸五分处。
25
71、意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2、肾俞: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一寸五分处。
73、胃仓: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4、志室: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处。
75、腰眼: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三至四寸处。
76、命门:在第二、三椎之间。
77、肩井:在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肩部高处。
78、长强:在尾骨尖与肛门之间。
79、巨骨:在锁骨肩胛岗之间凹陷处。
80、臂臑:在上臂外侧、三角肌止点稍前处、肩(骨禺)与曲池的连上。
81、尺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号肌腱外侧处。
82、曲泽: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近尺侧缘。
83、曲池:屈肘时,在肘横纹头与肱骨外上髁之中点处。
84、手三里:在曲池穴下二寸处。
85、少海:屈肘时,在肘横纹尺侧端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86、青灵:在少海穴上三寸处。
87、内关:在腕横纹正中直上三寸。
88、腕骨:在手背尺侧,当第五掌骨与钩骨、碗豆骨之间凹陷处。
89、合谷:在第一、二掌骨之中点稍偏食指处。
90、阳溪:拇指向上挠时,在腕关节桡侧凹陷处。
91、中渚:在第四、五掌骨小头之间、掌指关节上方一寸凹陷处。
92、八邪:握拳时,每个掌骨小头之间处。
93、风市:在直立两 手自然下垂时,在大腿外侧中指尖所到之处。
94、阴包:在曲泉穴上四寸、股内肌与缝匠肌之间。
95、阴廉:在大腿内侧、气冲穴直下二寸动脉处。
96、血海:在大腿内侧面下部、髌骨内上缘上二寸处。
97、箕门:在大腿内侧血海穴上六寸处。
98、承扶:在臀部下缘横纹中点处。
99、委中:在窝部横纹中点处。
100、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一横指胫骨前肌上。
101、膝阳关:在阳陵穴上、股骨外上髁上方凹陷处。
102、承山:在小腿後面正中出现"人"字形凹陷处,即委中穴与足跟之中处。
103、悬锺:在外踝高点直上三寸,腓骨前缘。104、三阴交:在内踝尖上三寸、胫骨後缘。
105、解溪:在足背的踝关节横纹中点、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
106、昆仑:在外踝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7、太溪:在内踝高点与跟腱之间凹陷处。
108、涌泉:在足掌心的前三分之一与後三分之二交界处。
日常保健最该记住的七个穴位
补肺益肾的列缺穴
两手虎 叉相握,这时左手食指是在右腕的背部,而食指尖下就是列缺穴。
此穴位于三经交会处,因此不仅对于肺经,还对大肠经和任脉的经气都具有调节
作用。 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偶感风寒而引起难以名状的头痛,这时就可以通过
按揉列缺穴来疏卫解表,还可以结合热毛巾敷额头的方式一起进行。
列缺穴补肺益肾的功效还来源于其与任脉连接,任脉本身就是“阳脉之海”,
可以补肺肾之阴虚。因此,列缺穴也沿袭了任脉的作用,对于肾阴不足引起的糖
尿病、耳鸣、眼睛干涩等症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散热去痛的尺泽穴
手心朝上,尺泽穴位于肘内侧横纹上偏外侧一个拇指宽的凹陷处。这个穴位
的主要作用是泻热。因此对于肺经热引起的咳嗽气喘、胸部胀痛等病症是有效的。
此外,因为尺泽穴接近肱二头肌的肌腱,而肱二头肌作用是屈肘,因此此穴
也能够缓解和治疗肘关节的痉挛。
保健心脏的内关穴
伸开手臂,掌心向上。然后握拳并抬起手腕,可以看到手臂中间有两条筋,
心包经上的内关穴就在离手腕第一横纹上两寸的两条筋之间。内关穴有宁心安神、
理气止痛等作用,因此经常成为中医医治心脏系统疾病以及胃肠不适等病症的首
选大穴。内关穴十分好找,所以可以作为日常按揉的穴位,无论是走路还是闭目
养神,都可以操作,对于调节心律失常有良好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按揉此穴不
必太大力气,稍微有酸胀感即可。
防止失眠的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手腕内侧(掌心一侧),小指延伸至手腕关节与手掌相连的一侧,
是针灸经常取用的穴位之一。对于心慌心悸以及失眠都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手指
按揉此穴,力量不需要太大,也不必追求酸胀感。
舒服腰背的委中穴
屈腿时,膝关节后侧也就是窝的位置出现横纹,而横纹的中点处即是委中穴。
在针灸的“四总穴歌”里提到“腰背委中求”,可见委中是治疗腰背病症的要穴。
对于委中应采取点按的方法,一点一放,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这样做
不仅可以治腰痛,还能有效解除腿部的酸麻和疼痛,对一些下肢疾病都有很好的
保健护理作用。
补血养肝的血海穴
血海位于大腿内侧,请坐在椅子上,将腿绷直,在膝盖内侧会出现一个凹陷
下去的地方,在凹陷的上方则有一块隆起的肌肉,顺着这块肌肉摸上去,顶端即
是血海穴。
古代人们不经意间发现刺破这个地方就可以祛除人体内的淤血,因此用它来
治疗体内淤血的病症。它不仅能祛淤血还能促生新血,因此才起名叫“血海”。
23
每天上午的 9~11 点,如果你可以拿出点时间来,那么做一次舒舒服服的按
揉吧。这个时辰是脾经经气运行最旺盛的时候,人体的阳气也正处于上升趋势,
所以直接进行按揉就好了。每一侧 3 分钟,要掌握好力道,不易大力,只要能感
觉到穴位有微微的酸胀感即可。
增强胃动力善待天枢穴
天枢是胃经上的一大要穴。位于肚脐旁 2 寸处,与肚脐同处于一条水平直线
上,左右各有一穴。天枢是大肠的“募穴”。所谓募穴就是集中了五脏六腑之气
的胸腹部穴位。因为与脏腑是“近邻”,所以内外的病邪侵犯,天枢都会出现异
常反应,起着脏腑疾病“信号灯”的作用。从位置上看,天枢正好对应着肠道,
因此对此穴的按揉,必然会促进肠道的良性蠕动,增强胃动力。
在具体按揉时,可以采用大拇指按揉的方法,力度稍大,以产生酸胀感为佳。2012-06-11
人体经络就是组织液运行的通道,大为经,小为络(相当于大血管和毛细血管)它们的交汇处(相当于大血管和毛细血管的交汇处)就是穴道。刺激这里就可以改变组织液运行速度达到祛除病邪的作用,淋巴连接所有静脉,经络连接所有动脉。2012-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