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高武鉴于针灸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存在着差异,而且每多错误,他精心设计铸造了男型针灸铜人、女型针灸铜人和儿童型针灸铜人各一座,用以作为取穴定位的规范化标准,其用心可谓良苦,这对针灸学的发展肯定是很有益的。
2020-01-01
2020-01-01
明代著名针灸学家高武鉴于针灸穴位在男、女、儿童身上存在着差异,而且每多错误,他精心设计铸造了男型针灸铜人、女型针灸铜人和儿童型针灸铜人各一座,用以作为取穴定位的规范化标准,其用心可谓良苦,这对针灸学的发展肯定是很有益的。
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曾铸造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其中一具现藏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史博物馆,为女性形状,高46厘米,实心设计,表面有经络腧穴,但造型较为清代针灸铜人而言,略显不均。清代针灸铜人,于乾隆七年(1742年),由清政府令吴谦等人编撰《医宗金鉴》时铸造,用以鼓励主...
明代高武,字梅孤,今浙江鄞县人,著名针灸学家,于16世纪中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等书,并铸造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具,作为定穴学习针灸的标准。此后,针灸铜人的铸造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铜人也日益增多。现日本皇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列宁格勒博物馆各收藏一...
明代高武,字梅孤,今浙江鄞县人,著名针灸学家,于16世纪中叶著有《针灸节要》、《针灸聚英》(又名《针灸聚英发挥”等书,并铸造男、女、儿童针灸铜人各一具,作为定穴学习针灸的标准。此后,针灸铜人的铸造便由官府逐渐向民间发展,铜人也日益增多。现日本皇宫博物馆和俄罗斯列宁格勒博物馆各收藏一...
针灸时,如果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若取穴不准,则针无法刺入。明代针灸铜人则是在明英宗的诏命下,于正统八年(1443年)重新铸造而成。当时的北宋铜人原件被遗弃,下落不明。除此之外,明嘉靖年间针灸学家高武也铸造了男、女、儿童形状的针灸铜人各一具。现今,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具明代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