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起1972年1972年,祝总骧教授被调到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就在这一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并在周恩来总理的陪同下参观了“针刺麻醉”手术:一根小小的银针扎在手上,通上电流就可以在甲状腺切除手术过程中起到麻醉的效果,并且手术时病人面带笑容,没有任何痛苦的表情。尼克松看后百思不得其解,我国医生解释说,这根针扎在手的合谷穴上,循经(络)到达头颈部,就可以起到麻醉作用,不光是甲状腺切除手术,拔牙也同样有效果,这种麻醉方法在古代医书上就有记载。尼克松追问道:“什么叫经络?它有哪些功能和特点?”医生一时不知如何作答。尼克松走后,周总理召集在京的医学院校、中科院、北京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专家学者讨论此事,并指出“尽快将经络的实质搞清楚,中医的经络理论,不要墙内开花墙外结果”。为此,国家科委将“经络的研究”列为国家重点科技攀登项目,从“六五”计划到“九五”计划,组织大量人力财力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果。祝总骧教授就是响应周总理的号召进行经络研究的科学家之一,并最终成为这千古之谜的“破译者”。1976年:花开遵照周总理的指示,从1972年开始,祝总骧教授经络研究课题组与兄弟单位合作,开展经络的现代科学研究,并于1976年首次发现人类存在隐性循经感传线(祝氏命名而为国际公认称为LPSC线),经中华人们共和国卫生部验证认可。这一发现是人类第一次揭示了人体体表普遍(人群中95%以上)存在的十四条和古典经脉线相吻合的、连续而均一的、能够重复而确切定位的、高度敏感的线,其宽度仅为1—3毫米,其位置稳定不变。1978年:二度花开1978年,祝总骧教授用皮肤电阻抗测试法测试发现了经络的低电阻特性——循经低电阻线(祝氏命名而为国际公认称为LIP线),经中华人们共和国卫生部认可。1980年:梅开三度到了1980年,祝总骧教授又用叩击声音探测法测试发现了经络的高振动声特性——循经高振动线(祝氏命名而为国际公认称为PAP线),并经北京市科委验证认可。至此,祝总骧教授凭着对人体经络科学探索研究的执著精神,终于找到了经络存在的证据,并用三种方法做了证实,成为中医经络千古之谜的“破译者”,由此科学验证了堪称中国第一大发现的经络的真实存在。1990年:蒂落结硕果经过十几年的研究,80年代末的时候,祝总骧教授已在经络生物物理学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性的进展,并于1986年被国家科委(今国家科技部)授予首届“星火杯”(经络的证实与应用)创造发明特别奖。祝总骧教授在研究证实经络客观存在之后,并没有停止经络研究的步伐。他认为,中医经络的科学证实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研究的最终目的不仅是要为中医经络正名,更是要让中医经络为人类的健康服务。在经过长期的研究实践后,祝总骧教授明白了经络是控制人体机能的总枢纽、总调度,于是他借鉴千百年来中医学尤其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和武术锻炼的丰富经验,依据已被科学证实的伟大的经络学说和研究测试得到的精确的经脉线上的穴位,终于于1990年创编出了一套人人能够自己掌握的医疗保健长寿之法,即“312经络疗法”。
2016-06-01
2016-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