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心虚胆怯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心悸·心虚胆怯证的症状 5 证候分析 6 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6.3.2 方二 7 关于心悸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心悸·心虚胆怯证的穴位 2 治疗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方剂 3 治疗心悸·心虚胆怯证的中成药 4 心悸·心虚胆怯证相关药物 1 拼音 xīn jì ·xīn xū dǎn qiè zhèng
2 英文参考 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deficiency and timidity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定义 心悸·心虚胆怯证(palpitation with syndrome of heart deficiency and timidity[1])是指心气不足,胆腑怯弱,以心悸,善惊易怒,坐卧不安,多梦易醒,食少纳呆,恶闻声响,舌象多正常,脉细略数或弦细等为常见症的心悸证候[2]。
4 心悸·心虚胆怯证的症状 心悸·心虚胆怯证患者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舌苔薄白或如常,脉象动数或虚弦[3]。
5 证候分析 惊则气乱,心神不能自主,故发为心悸。心不藏神,心中惕惕,则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少寐多梦。脉象动数或虚弦为心神不安,气血逆乱之象。本型病情较轻者,时发时止;重者怔忡不宁,心慌神乱,不能自主。[3]

6 心悸·心虚胆怯证的治疗 6.1 治法 心悸·心虚胆怯证治宜镇惊定志,养心安神[3]。
6.2 方药治疗 心悸·心虚胆怯证可用安神定志丸[备注]安神定志丸(《医学心悟》):茯苓、茯神、远志、人参、石菖蒲、龙齿加琥珀、磁石、朱砂治疗。方中龙齿、琥珀、磁石以镇惊宁心,朱茯神、菖蒲、远志以安神定志,人参补益心气。[3]
若惊悸心胆虚怯可加炙甘草以补益心气,心阴不足加柏子仁、五味子、酸枣仁以养心安神收敛心气[3]。
若心悸而烦,善惊痰多,食少泛恶,舌苔黄腻,脉象滑数者,系痰热内扰,胃失和降,心神不安之故,可用黄连温胆汤[备注]黄连温胆汤(《备急千金要方》):半夏、陈皮、茯苓、甘草、枳实、竹茹、黄连、大枣以清痰热,痰热清则心自安宁。方中亦可加入枣仁、远志等以安神养心。[3]
6.3 针灸治疗 6.3.1 方一 取心俞、郄门、内关、通里等穴为主[4]。心神不宁加通里、丘墟[4]。
6.3.2 方二 [5]
治法:益气安神。
选穴:以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穴为主。取心俞、巨阙、间使、神门、胆俞。
随证配穴:善惊者,加大陵。自汗、气短甚者,加足三里、复溜。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
方义:心俞、巨阙俞募配穴,功在调补心气,定悸安神。胆俞可壮胆气而定志。间使、神门宁心安神。
7 关于心悸 心悸(palpitation[1][6])为病证名[7]。是指以自觉心跳,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疾病[1][6]。出自《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俗称心跳,简称悸[7]。心悸包括惊悸和怔忡[3]。因惊恐而发、时发时止者,称惊悸,病程较短而病情较轻[4];不因惊而发、心中动摇不宁而无休止者,称怔忡,病情较重而病程较长,为心悸之重症[7][4]。惊悸日久不愈,可发展为怔忡,但二者均以心悸为主要症状,治疗方法相似[4]。心悸临床一般多呈阵发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与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同时并见[3]。
针灸治疗心悸不仅能控制症状,而且对疾病本身也有治疗作用[5]。但在器质性心脏病出现心衰倾向时,则应针对病情的轻重缓急,及时采用综合治疗措施[5]。
西医的各种心律失常及某些神经官能症出现心悸者,可参照治疗。
详见心悸条。
82022-10-14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08 20:19:4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1. 若平素心虚胆怯,突然遭遇惊吓,会冒犯心神,导致心神不稳。2. 进而,心神的动摇会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导致气血亏损。3. 气血亏损会进一步损害心脏,使得心虚胆怯的症状加剧。4. 由于心神失去滋养,患者会感到心悸不宁,容易惊恐和害怕。5. 患者可能会出现坐立不安,以及对于声响特别敏感,容易感到厌恶...

  • 心慌心悸,即心悸,是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或心慌感,可能表现为心跳加快、心跳不规则、胸闷、乏力、呼吸困难等。如果发生心悸后不及时就医诊治,可能会导致患者出现失眠、心肌缺血、心绞痛、急性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危害。自觉有心悸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查明引起原因,并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

  • 1、心虚胆怯型:患者表现为善惊易恐,如楼上掉东西容易吓一跳,这种类型的患者适合采用安神定志丸治疗;2、心脾两虚型:辨识度最高的症状是心慌、脾胃功能差,两者综合起即心脾两虚证,正常情况下采用归脾汤治疗;3、阴虚火旺证:是临床常见心悸类型,患者表现心烦、易怒、口干、心悸等,常采用黄连阿...

  • 心虚胆怯舌质胖 主症心悸,善惊害怕。舌胖:湿浊蒙窍、头晕晕乎乎,气血亏虚及湿浊在胸, 胸阳不振则胸闷、气短 舌中部苔白:为脾胃虚胃胀、纳差乏力,易疲劳舌两边齿痕,肝牌两虚,肝主筋,牌主肉,故有此症状;舌根胖大:脾肾阳虚所致故腰膝酸软,下肢冷。证机概要 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

  • 心虚胆怯的表现,有很多。比如不敢用正眼看人。在别人的面前不敢抬头。出虚汗。这些都是心虚的表现。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