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读《黄帝内经》?

我应该也算久病成医了。

这么说有点夸张,不过从小体质就不好,动不动还流鼻血,一到夏天就发烧挂点滴,虽然成年后好了很多,但也是体弱无力,只能转型当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后来迫于生计,去做生意,各种干活,也是把自己折腾得处处是毛病。

因此,我对医学很关注,平时都会关注几个现代医学的公众号,仔细阅读并学习,我现在的很多生活习惯就是根据这些调整的,比如多喝牛奶,每天吃钙片,早餐吃水煮鸡蛋和黑麦吐司,以及不久坐不久站,尽量不跷二郎腿,等等……

但身体的各种疼痛找市里最好的医院的医生,效果也不怎么好,比如跑步膝,比如右肩肌肉变性,他们也没什么办法,就是随便开点药,让我不折腾就好了。

这让我开始萌发了 从传统医学上寻求解答。

传统医学 ,俗称中医,除了各种学术性的作品,就是各种养生类的作品,良莠不齐,难以让人信服。

看的书多了,也就找到了几本不错的中医科普读物。

第一本是 《思考中医》 ,知名中医刘力红所著,又名《伤寒论导论》,致力于《伤寒杂病论》的研究解读和疑难病症研究。它既是中医书,也是传统文化学术书,更是一本超越了时空与领域的人文社科书。

第二本是 《走近中医》 ,作者是唐云。本书试图用明白的道理、生动的事例、形象的比喻让读者领略中医最真实的一面。我没看过这本书,不过这本书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继《思考中医》后又一本推出的中医科普作品,口碑不错。

第三本是 《救命之方》 ,作者是罗大伦,本书里的25个经方和验方,全部来源于《神农本草经》《伤寒论》等中医经典和历代中医大家的临床实践,是每一个中国人安身立命、代代传承、救济天下病苦的瑰宝。现在,这些经典方剂经著名中医博士罗大伦筛选梳理并详细讲解,古方今用,不仅能从根上防止那些突发的、经久难愈的心脑血管病、咳喘、鼻炎、痛风等疾病,还能有效地调治皮肤病、痔疮等难言之隐。其中,本书部分方子由罗博士在北京电视台《养生堂》栏目分享后,已让广大观众受益。

我也没有看过。

我最近看的是第四本书—— 《徐文兵梁冬对话黄帝内经》系列 ,写得非常通俗易懂,甚至逐字逐句地解读给你听,认真听进去确实受益不少。

为什么是听呢?因为这本是在广播电台播放的,后来出了系列图书。

我先听书,后看书。

听书太累,而且不利于思考,看书的时候感觉很好,两三天就读完了,但之后就放在床头不停地翻看,每次都有新的感受。

虽然这系列书解读的是《黄帝内经》,但其实并没有按照《黄帝内经》162篇的先后顺序,一篇篇地去读,因为这样会有点乱,不知道路径,而且毕竟是西汉时期成书的作品,学术性很强,其实很难读。

所以,徐文兵在这个系列对话中,给读者做了一个整体的勾勒,高度鸟瞰这本经典著作。

第一篇讲的是《黄帝内经》的开篇 《上古天真论》 ,本篇讲的是做人的道理——做人要做什么样的人,总结起来就是两句话——亲近自然,回归传统,亦或叫亲近传统,回归自然。而且还揭示了几千年来都没有变过的那些人性的弱点,这些错误现代人都还在犯。

同时,也论述了男女性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规律,各自按照周期去生活,才能达到合道的境界。

第二篇讲的是 《四气调神大论》 ,讲的是天气变化的规律,强调的是人要按照“寒热温凉”四气变化的规律去调整自己的起居作息,调摄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让我们跟着天地、日月的变化规律走,否则就得不得老天的帮助,没有好的下场,容易得病。

第三篇讲的是 《金匮真言论》 ,主要讲述气候变化,也就是季节以及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向吹来的不同之风对人的影响,叫你借助天时让人生省力。

这两篇合起来,就是教我们上知天文。

第四篇讲的是 《异法方宜论》 ,阐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一个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人类的身体都暗合自然规律,每个人都要辩证地保养身体,应对世事,吃穿住行都要合天理、顺世道、应风水,这完全讲的是地理,教我们下知地理。

最后就是教我们中知人和,也就是第五篇 《天年》 ,描述了每十年一个周期的人类运动变化规律,一直到120岁。天命是人类不能摆脱的宿命,顺应这个节奏和规律,人就会获得轻轻松松。

这是道家要传承给我们一个道理:人的身心健康和天有关系,和地有关系,更重要的是受人与人之间关系影响,它们都会让你健康或者生病。当然,生病后怎么治,它也有相应的方法。

这系列书是迄今为止我认为的最为通俗易懂的中医科普读物,而且讲解地特别好,让人信服,尽管有些地方,我不太明白,疑问也很多,但已经从中可以看到中医的系统性。

最后我再说一句,关于中医与西医,我暂时是这么理解的:

所谓西医,就是基于工业革命后的现代医学;而中医就是中国基于大量实践经验总结的传统医学,在西方,就是以希波克拉低为代表的古希腊古罗马的传统医学,也可以称之为欧医。

中国几千年前的人口远胜于古代欧洲,而且还是大一统的国家,因此我们传统医学的实践更多,经验更丰富,自然效果更好。

(全文完)2022-07-02
mcxzy 阅读 1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02: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现在人们对于保健养生都非常的看重,那么对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经典《黄帝内经》当然是不能错过了,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东西一定很深奥,得专家去看,其实相对来说,经过一定的科学解释,再结合实际,黄帝内经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可以学习的,下面就简单聊一聊。 通读 对于首先接触的话,建议先通读,因为毕竟还是...

  • 这里的“教”是把知识或技能传给人的意思,所以读“jiào”。

  • 瘛疭的读音为chì zòng,这个词出自《黄帝内经》。读音:瘛疭的拼音为chì zòng,其中“瘛”字读chì,第四声;“疭”字读zòng,第四声。出处:瘈疭一词最早出现在《黄帝内经》中,如:“病筋脉相引而急,病名日瘛疭”,“热病数惊,瘛疭而狂。”描述了手脚痉挛、口斜眼歪的症状。后续在宋金时期...

  • 要读懂《黄帝内经》,可以遵循以下步骤:1. 培养对《黄帝内经》的兴趣。阅读经典需要时间和耐心,因此需要激发对这部经典的兴趣,以便能够持续地阅读。2. 了解《黄帝内经》的背景。《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经典,了解它的历史背景、文化背景以及创作背景,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3. 选...

  • 黄帝内经:中文名称:黄帝内经 英文名称:Huangdi Neijing;Inner Canon of Huangdi;Inner Canon of Yellow Emperor 定义:现存最早的中医理论著作,约成书于战国时期。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