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酸逆流先调胃气 饮食3原则

俗称火烧心的胃酸逆流已成为现代人的文明通病之一,中医认为,胃酸逆流主要原因是「胃失和降」,又分为脾胃燥热、受寒两种,因饮食失节、劳累过度、压力缠身导致胃气上逆、升降失序,从而产生烧心感、泛酸及吞咽不顺等症。医师建议,要根除此症,宜从控制饮食、调养胃气下手。

中医认为,脾胃因燥热或受寒,是引起胃酸逆流的主因,要根除首重调养胃气。
北市联合医院林森院区中医师周威宇表示,胃食道逆流在中医的治疗上,首重在疏肝理气,使吞酸烧心的症状减缓,再继以滋阴养血、益气温阳之法调养胃气。针对如表浅性胃炎肇因的胃热,可施以半夏泻心汤、清胃散,能调和胃肠功能,健胃,抑菌消炎,增强免疫功能。而胃寒症状,则用黄耆建中汤,有强心、缓解平滑肌痉挛、舒缓胃酸效果。
若是胸口灼热感明显,可加黄连、蒲公英等清热之品,胃痛较重者可加强川楝子、大腹皮以通便消胀,大便不通则加大黄、枳实以行气通便。周威宇医师进一步强调,本身有胃食道逆流症状的民众,除了应即早就医,依循医嘱治疗外,日常饮食习惯宜养胃气,可从3点原则下手。

第1点:早餐应吃热食
中医学说的胃气,其实是广义的。其中包含了脾胃的消化吸收能力、后天的免疫力、肌肉的功能等。因早晨初醒,夜间的阴气未除,大地温度尚未回升。体内的肌肉、神经及血管都还呈现收缩的状态,假如这时候再吃喝冰冷的食物,必定使体内各个系统更加挛缩、血流更加不顺。
也许刚开始吃喝冰冷的食物的时候,并不觉得胃肠有什么不舒服,但日子一久或年龄渐长,大便容易开始变稀,或是喉咙老是隐隐有痰不清爽、时常感冒,或小毛病不断,便是伤了胃气,降低身体抵抗力的原故。
第2点:饮食忌炸、过辣、过酸、过甜
平日少吃油炸食物、辣椒、太酸、太甜等,以免加重胃酸逆流的发生。对不易消化或容易发胀产气的食物如粽子、米糕、根茎类、豆类等食物,应多咀嚼再咽下,或少量摄取。
另外,勿吃滚烫食物,或是太多冷食物,以免 *** 胃部。因为上班忙碌,吃饭时总是草草了事,迅速「扒」光的人,也要改掉坏习惯。最重要的是避免晚睡,以免让胃消化能力变差,宜在晚上12点前就寝。
第3点:食补首选平补养气
平日建议可以多吃些莲藕汤、五谷粥,可修补胃壁的溃疡或发炎。若是像近日气温骤降,要养补胃气,首选平补。如添加芡实、莲子、淮山(山药)、茯苓等组成的四神汤,便适合养胃气。但市售四神汤通常会添加当归泡米酒,用以将药气向上提。虽增添了口感,然里面仍含有酒精,对脾胃有害不宜过度添加。
2022-09-26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9:13:5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饮食忌炸、辣、酸、甜:油炸食物、辣椒、太酸、太甜的食物,都是胃酸逆流的“帮凶”。还有那些不易消化、容易发胀产气的食物,比如粽子、米糕,也要少吃。吃饭别急,多咀嚼几下,让食物更好地消化。还有哦,滚烫和太冷的食物也别吃,免得刺激到胃。记得按照这些原则来调整饮食,你的胃一定会感谢你...

  • 再者,饮食忌炸、过辣、过酸、过甜平日少吃油炸食物、辣椒、太酸、太甜等,以免加重胃酸逆流的发生。对不易消化或容易发胀产气的食物如粽子、米糕、根茎类、豆类等食物,应多咀嚼再咽下,或少量摄取。另外,勿吃滚烫食物,或是太多冷食物,以免刺激胃部。因为上班忙碌,吃饭时总是草草了事,迅速“扒...

  • 1、饮食和烹饪的事项1.胃病患者饮食要宜软宜缓,尽量吃易消化的食物,烹饪时要蒸煮熟透,使食物松软易消化,不可狼吞虎咽,每个人吃东西,都要养成绞碎的习惯。2.胃病患者的食物品种和烹饪要精细易消化,粗糙的、含粗纤维的食物不易消化,还可能刺激胃黏膜,引发胃痛、饱胀等。3.食物一定要新鲜,胃病...

  • 2、忌刺激饮食:如烟、酒、浓茶、咖啡,以及辛辣、过冷、过热的食物。中医认为,长期服用生冷的食物,会损伤脾胃阳气,导致脾虚;3、对于胃胀的病人,少吃面包、碱水面、发酵的馒头、蕃薯、芋头等;4、对于溃疡的病人,还要少吃酸甜食;5、对于反流性食管炎的病人,不宜太饱、对于引起症状的食物要少吃...

  • 若服制酸药物后效果不明显,提示胃酸缺乏,则烧灼感的原因主要由于胆汁反流所致。如果严重食管炎有瘢痕形成者,可无或仅轻微烧灼感。中医学认为,发病的机理乃是由于脾胃虚,阴火旺,胃失和降,阴火随胃中之浊气上逆所致。这些离经之火,从中焦逆乘上焦,客于膻中,故临床表现为胸骨后(或称胸骨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