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直刺0.6—1.2寸。
2016-05-12
2016-05-12
公孙,经穴名。出《灵枢·本输》。属足太阴脾经。足太阴之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冲脉。在足内侧缘,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经分支,足背静脉网及跗内侧动脉。主治胃痛,呕吐,肠鸣,腹痛,泄泻,痢疾,腹胀,食不化,脚气等。直刺0.6—1.2寸。
②据报道,针刺公孙、内关、梁丘等穴有抑制胃酸的分泌作用 脾经穴位介绍 隐白 大都 太白 公孙 商丘 三阴交 漏谷 阴陵泉 血海穴 箕门 冲门 府舍 腹结 大横 腹哀 大包 食窦 天溪 胸乡 周荣 地机公孙- 姓氏 公孙姓,为中国一复姓。公孙一姓来源相当的久,据说,黄帝轩辕氏原姓公孙,他的后代便以公孙为姓,然而,并...
公孙穴属于十二正经的脾经,连通的奇经八脉是冲脉。冲脉上至于头,下至于足,贯穿全身,成为气血的要冲,能调节十二经气血故称"十二经脉之海",又称"血海"。同妇女的月经有关。在脚拇指跟后,有一块很大的脚掌骨,在脚内侧沿着这个骨头按压,最酸胀的地方就是公孙穴了。公孙穴,是搞定痛经和脾胃疾患的首选温阳大穴。...
公孙穴:健脾、缓解肚胀。太溪穴:补肾穴,也用于止痛和心血管问题。膻中穴:心脏相关疾病及发热的穴位。血海穴:补血和调节血液,治疗瘙痒。尺泽穴:止咳和皮肤病治疗点。曲池穴:消炎,对皮肤病和痘痘有帮助。商丘穴:消炎穴,位于脚部。少海穴:耳鸣的舒缓穴位。天窗穴:颈椎病和电脑病的缓解点。内关...
在针灸学中,中脘、内关、足三里被称作是“胃病三要穴”,此三穴使用道理相信各位都已经耳濡目染了,就不过多介绍了。如果我们有长期临床的切身体会时,就会发现: 如要单独使用,以公孙穴治疗胃痛的疗效最好,一般针后即可止痛。但缺点是此穴皮肤角质层稍厚,针刺时较痛,许多人难以接受。公孙是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