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典》规定附子不能配半夏?冷眼看“附子”上:蒙冤的附子

亿万苍生,人分九种,“九种体质”,关乎着一个人的 健康 与否。体质 养生 是基础、根本的 养生 方法,也是最真的 养生 理念。四代中医世家传人——效哥,从医二十余载,从诸多的临床案例中验证了“体质调理”和“体质重建”对一个人 健康 的重要性。效哥致力于体质 养生 、调理研究,专注于个体化体质辨识,以人为本,因人制宜,充分注重人的个体化差异,采取优化的、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帮助人通过体质重建和体质调理,不生病,少生病。
可惜包龙图已经逝去,否则,附子又怎会“蒙冤至今”? 附子是每个中医都会用到的药物,七大中药排名第二,也绝不是浪得虚名,虽然,在今天,附子已经被某派中医“包治百病”, 但,真实的中医江湖,从没有缺过“附子”的影子,一个合格的中医,可以不用附子,但是,绝不可以不会用附子!

今天的小文,我们开始继续我们的“冷眼”系列,附子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洗冤“附子”!
本文提要:
1、自古就有附子配半夏,仲景先生开先河,但,1985年后你还这么用,你就犯法了!
2、附子配半夏到底有没有毒?答案你懂的,但,你敢违法吗?
“国家药典”规定, 附子反半夏,翻译一下,就是说,如果你开具的处方,同时应用了附子和半夏,那么,患者出现了危险,你是全责!

中医就是个实践医学,虽然理论很重要,但,和实践比起来,理论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没了实战,哪里还有理论,这篇小文的缘起也就是理论推理坑害了一对好夫妻——附子半夏,

附子和半夏,从仲景先生的《伤寒杂病论》就开始应用,分别是 “小青龙汤证若噎者” 、 “附子粳米汤” 、 “竹叶汤若呕者”,而且后世一直用的好好的,直到1985年,
后世著名的附子半夏同用的方剂有,
《千金方》中的半夏汤、附子五积散等五首,
《圣济总录》中的大半夏丸,
《和剂局方》中十四味建中汤等,
《伤寒六书》的回阳救急汤,
《证治准绳》控涎丸,
《外台秘要》神丹丸,
《张氏医通》、《丹溪心法》、《河间六书》、《临证指南医案》、《素圃医案》、《丁甘仁医案》等等,

请问,只要你还混过中医圈子,请问这些大咖哪个不是如雷贯耳地响当当的大名???

可以说句不亏心的话,我们的中医能活到今天,全仰仗着这些前辈的开拓和继承,他们都用了“附子半夏”的配伍,谁也不傻?总吃出人命,谁还敢用?

时间过着过着,小两千年过去了, 附子和半夏的婚姻,被法定“离婚”了, 我勒个去,人家两口子过得好好的,真是没处说理去!
从1953版《中国药典》第一部发布,一直到1985年之前,附子半夏同用,都是合法的,也从没有报道过二者同用会产生毒性, 但,一切终止在1985年,1985版的《药典》明文规定,“附子反半夏”!

你有几个脑袋,还敢再同时用这两个药材?尽管我们这些中医人都知道从仲景时代至今,它们两个同用就没出过事!

《药典》本该实事求是,不该随便写,不能说因为川乌草乌反半夏,就认为附子(川乌草乌的兄弟)也反半夏,这样,就毁了中医了!

亲爱的中医兄弟们,亲爱的中医爱好者们,如果你还有血性,请多转发几遍这篇文章,我们虽然都是草根中医,但, 我们还有转发的能量,我们能否唤起“2020版药典”编委会的注意,把这一条“伤害仲景”的不实际的“反药”从药典踢出去?效哥在这里给大家鞠躬了, 如果没有了血性,中医也就亡了,中医兴亡,匹夫有责,效哥谢过了。
有毒没毒?答案“你懂的”!

因为法律规定了,没毒都是“有毒”!

我们还能不能愉快的看中医了?中医还能不能愉快的开中药了?
今天转发,不是为了效哥,是为了我们共同的祖师爷——仲景先生,说句难听的, 仲景先生谁都不可以污蔑, 草根有草根的力量,我们转发的就算没人看,也可以在未来面对仲景先生时,说一句,先生,我们努力了,为了您的冤屈!

有种的,有血性的,自认为是仲景弟子的,效哥带头,我们转起来!

附子三部曲,效哥会尽自己所能,给大家还原一个真实的附子,它名不虚传,近期会集结刊发!

感谢您的观看 ,要 健康 ,调体质,加入效哥“体质调养”的队伍中来!
2022-05-26
mcxzy 阅读 41 次 更新于 2024-11-15 15:55:35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不能。从现代医学讲,附子和半夏会反应产生有毒物质,所以一般不用。半夏具有化痰的作用。半夏属温化寒痰的中药,对治疗燥湿化痰、温化寒痰具有良好的效果。附子具有驱寒的作用。附子的性质为辛热,对驱除人体内的湿寒...

  • 附子和半夏往往是可以一起用的。是需要中医的具体的辩证的。半蒌贝蔹及攻乌,就是半夏,瓜蒌,贝母,白蔹,白及反乌头(附子)虽然有此一说,但往往临床上可以用的。结合自身的情况应用。

  • 正 附子与半夏在临床中都是常用的中药。但两味药是否可以同用,是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因为“十八反”明言:“半蒌贝蔹芨攻写”。半夏和乌头相反,不能同用。乌头与附子是同体所生,故附子与半夏也当是相反药。据《中...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