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针灸铜人是怎么被制作出来的?

王惟一(约987~1067),又名惟德,宋代著名针灸学家,曾任医学研究机构翰林医官院医官、为王室服务的殿中省尚药奉御等医药要职,他对古医书中之有关针灸理论、技术、明堂图经等有着深入的研究。因此,在他奉宋仁宗诏书之后,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腧穴位置、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竭心精意地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学家对针灸穴位、主治等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删节迷信之说,增加古今治验,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于公元1026年呈宋仁宗,次年由翰林医官院刻印刊行。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复令创铸铜人为式,内分脏腑,旁注溪谷,井荥所会,孔穴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使观者烂然而有第,疑者涣然而冰释”。王惟一据此要求,又设计铸造针灸铜人两具。这两具铜人,大小与人体相当,于公元1027年铸成由翰林医官院上于宋仁宗,赵祯诏令一置翰林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中。
2020-01-02
mcxzy 阅读 40 次 更新于 2025-04-07 15:08:1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因此,在他奉宋仁宗诏书之后,又进一步对人体解剖、腧穴位置、经络走行、针灸主治等,竭心精意地进行了更深入的考察,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学家对针灸穴位、主治等反复实践的丰富经验,删节迷信之说,增加古今治验,撰成《铜人腧穴针灸图经》3卷。于公元1026年呈宋仁宗,次年由翰林医官院刻印刊行。宋仁宗看...

  • 针灸铜人是宋代医学教学模型。天圣五年(1027),在尚药奉御官、针灸专家王惟一主持下制作完成。计二个。铜人系青年 式,长短大小与真人同,体内装配五脏六腑,与真人生理结构一致,四肢及内脏均可拼拆。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个穴位(据王惟一专著《铜人腧穴针灸图》),旁用金字标明穴位名称。奉宋仁宗旨令...

  • 该铜人由北宋翰林医官、医学家王惟一设计制造。 针灸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宋代以前只有文字叙述或图形表示,而且错讹较多。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朝廷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命纂集旧闻,订正谬误,考订针灸著作。他按人形绘制人体正面、侧面图,标明腧穴的精确位置,并结合古今临床经验,汇集诸家针...

  • 北宋针灸铜人,是北宋天圣五年(1027年),由宋仁宗诏命翰林医官王唯一制造。铜人的高度与正常成年人相近,胸背前后两面可以开合。铜人的体内雕有脏腑器官,铜人表面镂有穴位,穴旁刻题穴名。为了验证针灸准确性,铜人的表面孔穴以黄蜡封涂,内部注水。针灸时,如果取穴准确,针入而水流出;若取穴不准,...

  • 北宋医家王惟一,总结前人经验,为提高针灸教学效果,主持设计制造了针灸铜人。它不仅作为针灸教学的教具,更成为考核针灸医生的重要模型。在考试时,铜人体表会涂抹蜡,体内注入水银,被试者需取穴进针,准确则针进水银出,反之针不能入。宋代针灸铜人仅铸造两具,因战乱已不复存在。有人声称现今日本博物...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