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针灸铜人流落日本?为何专家得知前去调查,看完说:白高兴一场呢?

针灸之法历来对于医者的考验极大,光是人体各个穴位脉络就磅礴复杂,还得考虑病患所得之病以及结症所在,方能对症下针。于是古代的医生们为了学习针灸之术,制造出了“针灸铜人。”据考究,最早的针灸铜人出自宋朝天圣五年(1027),当时学习针灸技术完全是靠前世流传的医学书籍,不过这些医学书籍有的错漏百出,有的残缺不全,极易引起误导,轻则气血不畅,重则致人瘫痪死亡。

中医针灸用的针
为了改变这一局面,宋仁宗命令太医院针灸专家王惟一主持建造了两个针灸铜人。一个放在皇宫供宋仁宗鉴赏,一个放在太医馆供人学习使用。据史料记载,铜人大小与真人无异,赤身 ,体内装配有五脏六腑,四肢内脏皆可拆除。在铜人的外面还刻有三百五十四个穴位,每个穴位旁边都用金字标明名称。

宋仁宗画像
据说,铜人体内还被注入了水,穴位用黄腊封好,用针插穴位,如果插对了,里面的水就会流出来,如果错了,针就刺不进去。这具铜人在当时成为了考核针灸医生技术能力的重要道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们的医术能力,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之高明。而这两具铜人也被当做了医学界的传家宝,被世代传承以供人学习。
不过可惜的是,因为中国久经战争,这两具铜人也随着战乱而流失不见。直到近代才传出消息,其中一具“针灸铜人”流落在日本一博物馆。
02
1952年,一位中国的老中医应邀前往日本参加一场医学博览大会,无意中发现了一座展出的针灸铜人。据老人描述,这座铜人正是由中国流出的古代铜人模型。为了搞清楚这座铜人究竟是不是北宋时期的“天圣铜人”,三十多年后一位叫做陈存仁的中医在日本博物馆对这座铜人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回到中国以后,陈存仁在发表的文章中指出,日本的针灸铜人正是失传多年的“天圣铜人。”

中医把脉看诊
陈存仁的文章在中国中医界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时间无数医学界专家们对这座铜人是不是真实的“天圣铜人”议论纷纷,如果是,这样的国宝又是怎么到了日本的呢?为了更加严谨的判断,1979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组成了一支专家考察队伍前往日本考察学习,然而他们此行的目地,就是为了前去调查日本博物馆里的铜人。
2020-11-12
mcxzy 阅读 38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4:43:5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但没有历史依据来证明当初的铜人像流落到了日本,专家更是称此不可能。到后面陈存仁亲自去看这尊铜人像的时候,和之前的老中医有一样的观点,认为这就是北宋时期的天圣针灸铜人,回国之后陈存仁写下了自己在日本博物馆里面的所见,结果整个医学界引起了一片哗然,谁都想不到北宋的针灸铜人能够出现在日本。

  • 1958年出版的《关于医学的古美术聚英》认为此针灸铜人为江户幕府医学馆旧藏,为明朝所铸,由室町时期的名医竹田昌庆带回日本。石原明氏撰文也认为此铜人可能是明朝仿制的北宋天圣铜人。但这些说法均未提供确凿证据,仅是一种猜测。

  • “宋天圣针灸铜人”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铸成的针灸铜人,它开创了世界上用铜人作为人体模型进行针灸教学的先河,无论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都引起了极大关注。其成功的铸造,为针灸教学提供了盲观形象的模具,使教学更为标准化、形象化、直观化,在当时来说对于指导太医院里学习针灸经络穴位的学生非常实用。...

  • 北京的天圣针灸铜人被认为是世界上最早的人体模型。它融合了宋代的针灸学、雕塑艺术学、冶金铸造学和文字学等多个学科的精华,并开创了使用铜人进行教学的先河,被视为国宝。铜人的设计者是北宋的翰林医官和医学家王惟一。针灸学科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但在宋代以前,相关知识仅以文字描述或图形...

  • 该铜人由北宋翰林医官、医学家王惟一设计制造。 针灸始于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宋代以前只有文字叙述或图形表示,而且错讹较多。北宋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宋朝廷征集、校订医书,王惟一奉命纂集旧闻,订正谬误,考订针灸著作。他按人形绘制人体正面、侧面图,标明腧穴的精确位置,并结合古今临床经验,汇集诸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