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的东南角,坐落着一座以中医药史为主题的博物馆——上海中医药博物馆,馆中有一件镇馆珍品,是二百六十多年前乾隆皇帝特赐参与编著《医宗金鉴》医官福海的一尊针灸铜人,该铜人是一位身材瘦长、面容慈祥、耳垂饱满的妇人,身上刻有580个孔穴及经络走向,制作精良,穴位标注精确,可见古代中医教学之严谨。当年获赐铜人的医官有数十人,但今日留存于国内的仅此一尊,而且受中国古代男尊女卑封建思想影响,古代铜人多以男性为蓝本,此具铜人却以女性形象出现,更显稀有。针灸铜人是我国古代针灸教学的模型,古代的医学生们通过在铜人上面的针刺实践,来初步掌握针灸的操作方法,针刺铜人也是古代针灸操作考试的项目之一。现存最早的针灸铜人是宋·王惟一天圣针灸铜人,自宋以后针灸铜人广泛运用于医学生针灸教学及汉族民间针灸疗法的学习中。从古至今,针灸疗法广泛运用于祖国医学及传统养生中,准确的穴位定位,对于针灸的应用及疗效十分重要。直到现在,走在上海中医药大学的校园里,时常还能看到中医学生们手捧针灸人体模型,孜孜不倦地修习穴位。 中国古代一直保有刺激穴位的疗法“有病治病,无病防身”的传统,对于穴位保健不仅可以用针灸疗法,也可以用其他一些刺激穴位的方法,起到一定的养生保健作用。八百多年前《扁鹊心书》中记载着:“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虽未得长生,亦可得百余岁矣”。我们的祖辈很早以前就采用刺激穴位的方法来养生。汉族民间常说“拍击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现代医学研究也证实了刺激足三里有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双向调节人体机能的作用。古人们通过对特定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之气、增进新陈代谢,起到强壮身体的目的。近年来,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一些慢性疾病和因不良生活习惯引起的症状慢慢地吞噬着人们的健康,近年祖国医学强调“治未病”理念,通过中医传统疗法改善人们亚健康状态或慢性病迁延。比如穴位敷贴治疗小儿哮喘;通过传统养生功法(八段锦、易筋经、练功十八法等)的锻炼刺激穴位和活跃人体筋络之气,从而达到养生保健的作用。举个最常见的例子——“针灸减肥”,用针灸的方法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双向调节,另一个是整体调节。通过调节脾、胃、肾功能及糖、脂肪代谢,起到减肥的效果。人们在认识上一直有一个“误区”,认为“胃口好,吃得多”就是健康的表现,对于肥胖者来说,部分人的脾胃功能并非处于健康的状态,祖国医学讲胃强脾弱、消谷善饥就是一种非健康状态。通过针灸的调节,人体的整体机能会得到很好的梳理,内分泌也趋于正常,整体阴阳气血趋于平和,身体逐渐恢复常态,自然取得减肥的效果。此外,一些女性的生理周期也会随之规律,精神状态也会振作很多。一尊铜人背后是中国历代医家对于经络穴位的精心研究和传承,古代养生汇集了千年精华,润泽着后辈苍生。
2016-05-18
2016-05-18
2019-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