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经》是谁写的?

脉经的作者是:晋朝太医令王叔和
《脉经》共10卷,为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该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选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脉经》分述三部九候,寸口脉,二十四脉,脉法、伤寒、热病、杂病、妇儿病证的脉证治疗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欲学中医,必读《脉经》。

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先取《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有关论述分门别类,在阐明脉理的基础上联系临床实际。全书共十卷。卷一论三部九候,寸口脉及二十四脉;卷二、三则以脉合脏腑经络,举其阴阳之虚实,形证之异同,作为治疗依据;卷四诀四时、百病死生之分,并论脉法;卷五述仲景、扁鹊脉法;卷六列述诸经病证;卷七-九讨论脉证治疗,其中卷七以伤寒、热病为主,卷八为杂病,卷九为妇产科、小儿病证;
卷十论奇经八脉及右侧上下肢诸脉。原有“手检图三十一部”,今已亡佚。本书的最大贡献有二。其一:首次将脉象归纳为浮、芤、洪、滑、数、促、弦、紧、沉、伏、革、实、微、涩、细、软、弱、虚、散、缓、迟、结、代、动二十四种,并对每种脉象均作了具体描述。其二:本书将晋以前的诊脉方法、脉象所反映的病理变化以及脉诊的临床意义等许多重要文献资料均收集保存下来。2022-01-22
《脉经》是由西晋王叔和所撰写的,是世界上最早的脉学著作。 他把脉象归纳为24种,使脉学理论和方法进一步系统化。 晋皇甫谧编成《黄帝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记载人体349个经穴,论述了各部分穴位的适应症和禁忌,为我国现存最早系统的针灸专著。2022-01-22
《脉经》是古代汉医著作之一,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2022-01-22
有梦想就去努力,因为在这一辈子里面,现在不去勇敢的努力,也许就再也没有机会了。你要去相信,一定要相信,没有到不了的明天。不要被命运打败,让自己变得更强大。2022-01-22
如果有人问我,拒绝是什么?我一定会告诉他完整的意思!如果有人问我,平庸是什么?我一定会说:“你认为呢?”——题记

当我看到这个作文题目时,脑中影射出两个巨大的字“庸俗”,窃喜之感蔓延脑海。涌来连绵不断的思绪,轻拍着我的海岸,文字与文字之间互相撞击,声音越来越猛烈,“海浪”一层比一层高,冲击着这四个字所形成的柏林墙,但却没有一句话能够冲破。刺眼的阳光在不断的位移,覆盖“海面”上的阴影越来越大,是黑暗还是空白,我已分不清。它成功的拒绝了我脑海中所有平庸的文字,看似庸俗的未必庸俗,貌似高贵的未必不平庸!

人从出生开始就被赋予了接受或拒绝的权力,某种物质,或某种精神。在每一次行使权力时,某种“元素”必然会潜移默化的发生质变,是缓慢还是疾驰?在“地表面”还是“地底”?又会与哪种“元素”结合产生反应,是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但唯一确定的是反应结果必在当下或未来生成新的物质存在着某种影响力。2022-01-22
女老师坐在桌前的样子,是很好看的,尽管脸上已有岁月匆匆走过的痕迹。她常常握着我的一支手,教我用漆烟墨色勾出画的线条,在用繁花众容轻轻的抹上颜色。那个班的人,很多画画好看的,但课下听他们说,老师只在我身上花的时间,要多。课下留下来罚速写都是常事了,专门让我区分明暗交替线,告诉我临摹时不要只是照着画,要连着心走。我也自大过,炫耀了线稿后交到老师那里,发下后只能羞愧的照着老师的评语好好改画。
  我的天赋是其它孩子中少见的,老师在和母亲谈话时说,但我常常放荡,不按规则来。画画本就没有界限,但基础不牢固,画完后要修,要改,就浪费了时间。
  两个方面的六级证也在中学就考完了,之后也就把这份能力封存在记忆深处,尽它长满了野草。校内自有人布置。仔细一想,没有同学知道我会画画。早就忘记的两个金牌,落满了尘埃,谁也不会想到当时比赛后的光辉和荣耀,只是有那股王者凋落的惨淡。2022-01-22
王叔和。 《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本书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2022-01-22
mcxzy 阅读 2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20:18: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王叔和的主要著作有两部,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整理《伤寒论》:王叔和对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进行了整理,使其得以更好地流传后世。这项工作对于中医临床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著述《脉经》:王叔和还撰写了《脉经》一书,这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该书对中医脉学进行了...

  • 《脉经》是西晋朝代的脉学著作,由王叔和于公元3世纪撰写而成,全书共10卷。这部经典之作汇聚了汉以前脉学的精髓,精选了《内经》、《难经》、《伤寒论》、《金匮要略》以及扁鹊、华佗等医学巨匠关于脉学的论述,深入剖析了脉理、脉法,并结合临床实践,详细辨析了各种脉象及其对应的主要疾病。作为我国现...

  • 王叔和,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今属山东)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曾任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王叔和作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二是著述《脉经》。王叔和性格沉静,博好经方,且精通修身养性之术,尤其擅长脉学。

  • 脉经与濒湖脉学,两者都是中医脉诊领域中的重要经典著作。脉经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之一,由张仲景所撰写,它详细地阐述了脉诊的方法与脉象的解读,是中医临床诊断不可或缺的参考书籍。相比之下,濒湖脉学则属于现代中医学的范畴,由近代的中医学家濒湖创立。它注重脉搏的细微变化以及脉象的特殊表现,...

  • 王叔和,名熙,高平山阳郡(今山东微山县)人,是魏晋时期著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他的医学著作《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著。32岁那年他被选为魏国少府的太医令。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著名医典和医书,存有许多历代的经验良方。王熙利用当太医令这个有利条件,阅读了大量的药学著作,...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