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三焦?

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一个特有的名词,是上焦、中焦和下焦的合称,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所谓湿,即通常所说的水湿,它有外湿和内湿的区分。外湿是由于气候潮湿或涉水淋雨或居家潮湿,使外来水湿入侵人体而引起;内湿是一种病理产物,常与消化功能有关。中医认为脾有“运化水湿”的功能,若体虚消化不良或暴饮暴食,吃过多油腻、甜食,那脾就不能正常地“运化”而使“水湿内停”;且脾虚的人也易招来外湿的入侵,外湿也常困阻脾胃使湿从内生,所以两者是既独立又关联的。

所谓热,那是一种热象。而湿热中的热是与湿同时存在的,或因夏秋季节天热湿重,湿与热合并入侵人体,或因湿久留不除而化热,或因“阳热体质”而使湿“从阳化热”,因此,湿与热同时存在是很常见的。

湿热的一般表现为:肢体沉重,发热多在午后明显,并不因出汗而减轻;舌苔黄腻,脉数。具体表现因湿热所在不同的部位而有差别:在皮肉则为湿疹或疗疱;在关节筋脉则局部肿痛。但通常所说的湿热多指湿热深入脏腑,特别是脾胃的湿热,可见脘闷腹满,恶心厌食,便搐稀,尿短赤,脉濡数;其他如肝胆湿热表现为肝区胀痛,口苫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伯冷交替,脉弦数;膀胱湿热见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色黄浊;大肠湿热见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
湿热的治疗,一般要分湿重还是热重。湿重的化湿为主,可选用六一散,或三仁汤、平胃散;热重以清热为主,可选用连朴饮、茵陈蒿汤,甚至葛根芩连汤。在这一原则下,再根据某些特殊表现选择相应的药,如湿疹、疔疱,加野菊花、地丁草、苦参、白藓皮;关节肿痛加桂枝、忍冬藤、桑枝等;腹泻甚至痢疾加白头翁、地榆、车前子等;阴囊湿疹、睾丸胀痛、白带黄臭可加龙胆草、苦参等;血尿可加小蓟草、茅根、石苇、扁蓄等等。

此外,因热往往依附湿而存在,所以,应注意起居环境的改善和饮食调理,不宜暴饮暴食、酗酒,少吃肥腻食品、甜味品,以保持良好的消化功能,避免水湿内停或湿从外入,这是预防湿热的关键。2006-05-02
中医学名词。上焦_中焦_下焦的合称。是六腑之一。人体脏腑中,三焦最大,是标称的,从位置上分,上焦在膈之上,包括心肺。膈下和脐上是中间病灶,包括脾和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三焦的具体功能为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活动(元气是组织气化活动的原动力,而三焦通行元气又关系到全身气化功能的正常运行);为人体水液运行的通路。三焦的主要功能是主持气的运化以及水液的运化。2022-11-09
1 三焦辨证的理论渊源
“三焦”首见于《内经》 、《难经》。《内经》中有关三焦论述颇多,概念不一。其中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脏腑,即六腑之一的三焦,如《素问·灵兰秘典论》曰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二是指部位,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三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下焦者,别回肠,注于膀胱而渗出焉”;三是指功能,如《灵枢·营卫生会篇》曰:“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难经》也对三焦的功能及分部进行了阐述。如《难经·营卫三焦第四》曰:“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气之所终始也。三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内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两乳间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有脐傍。下焦者,当膀胱上口,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主内,以传导也。其治在脐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府在气街”。
后世创立的三焦辨证中所指的三焦病变范围(上焦主要包括肺、心,中焦包括脾、胃、肠,下焦包括肾、肝)与《内经》、《难经》中的三焦划分范围基本一致,而且在温病的治则上,吴瑭提出“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实由“三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引伸而来;在方药组成方面也以《内经》处方原则为依据。如银翘散方论中云:“本方谨遵《内经》‘风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甘,热淫于内,治以咸寒,佐以甘苦’之训”。吴瑭在《温病条辨·凡例》指出:“本论于各方条下,必注明系用《内经》何法”。2006-05-03
三焦

中医六腑之一。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内经》最先提出三焦的名称,同时论述了三焦的部位。其后历代医家对三焦的形态和部位有许多争论,概括起来为无形和有形两说。前者认为三焦没有具体的形态,但有一定的功能。后者认为三焦是一个脏器,是“脏腑之外,躯体之内,包罗诸脏,一腔之大府也”,故又称作孤府。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把三焦作为部位和功能的划分,并非一般脏器实体。即将躯干划分为3个部位,横膈以上为上焦,包括心、肺;横膈以下至脐为中焦,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肠、小肠、膀胱。
尽管诸家对三焦的形态和部位见解不一,但对三焦功能的看法是一致的。三焦总领五脏六腑、营卫、经络、内外、上下之气的功能,五脏六腑的气化功能都是通过三焦来实现的,三焦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道路,所以说三焦主持诸气。三焦能通行水液,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上焦主宣发散布,即通过心肺的输布作用,布散水谷精微以营养全身,有“上焦如雾”之说。中焦主腐熟水谷,有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有“中焦如沤”之说。下焦主分别清浊、排泄水谷之糟粕废物,即肾与膀胱的排尿和大肠的排便作用,有“下焦如渎”之说。2006-05-02
可能真是专家吧!我们老师级别的都能这么回答出来吧。2006-05-04
如果你们是自己答出来的,我真的很佩服你们.我学这方面的都不可能全部把医书上的那么经典搬出来!!!!!!!!!12006-05-03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1:34:5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焦,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上、中、下三焦的合称。三焦在中医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关于三焦的实质,历代医家有着不同的看法,主要分为“有名有形”和“有名无形”两种观点。1. 三焦有名有形说:认为三焦是一个有形实体,与西医的某些器官或系统相似。...

  • 在中医学中,"三焦"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并不是指一个具体的器官,而是对身体三个不同部位的总称,分别是上焦、中焦和下焦。每个焦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作用。1. 上焦的功能主要涉及心脏和肺部,负责气的升发和营养物质的输布。它有助于调节身体上面的功能,如呼吸和循环。2. 中焦包括脾胃,是消化系...

  • 三焦,作为藏象学说中的独特概念,被划分为上焦、中焦和下焦三个部分。上焦涵盖心、肺,位于膈肌之上;中焦则包括脾、胃,处于膈肌之下至脐部;下焦则包含肾、膀胱、大小肠以及女子胞等,位于脐部以下。三焦与心包络之间存在着表里关系。三焦的生理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通行元气,二是水液运行。

  • 三焦作为元气通行的道路,运行水谷与水液,是人体气化功能的重要通道。若三焦不畅,将直接影响水液代谢,引发一系列病理变化。详细解析“三焦”的功能,我们发现其包含了通行元气、运行水谷和运行水液三大方面。元气的升降出入通过三焦实现,对全身气机与气化起到调控作用;水谷的消化、吸收与排泄通过三焦的运...

  • 三焦的意思是指人体上、中、下三个部位或三个区域的生理和病理变化。详细解释如下:三焦的概念 三焦,作为中医术语,是一个描述人体部位的概念。它把整个身体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类似于我们常说的上焦、中焦、下焦。这三个部位虽然各自有其特定的功能,但在生理和病理上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