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是通过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针灸疗法:
慢性胃炎
[主穴]脾俞、足三里穴。
[配穴]肝气犯胃,加内关、中脘、太冲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胃俞穴。
[做法]脾胃虚弱者用补法,章门、足三里可加灸法;肝气犯胃则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十二指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肝俞。
[配穴]气滞者,加太冲;水湿停留,加丰隆。
[做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证可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1~2次,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主穴]内关、中脘、足三里。
[配穴]痛甚,加梁丘;反酸,加胃俞、梁门;胁痛,加期门、阳陵泉;吐酸,加公孙、太冲;胃寒,加脾俞、胃俞(均灸);出血,加血海。
[做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证可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l~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1~2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
胃下垂
[主穴]中脘、内关、太冲、公孙。
[配穴]痛甚,加梁丘、足三里;便秘,加大横、支沟;呕吐,加内庭;反酸,加肝俞、大都;食欲不振,加足三里。
[做法]可用补法,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l~2次,5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以后,对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熏灼、温熨,借灸火温热刺激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艾叶性温,气味辛香,易燃,用作灸法的主要原料。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行气活血等防病保健作用。灸法还可以温补脾肾,回阳固脱。常用的艾灸法有温和灸和隔姜灸。
肠胃病常用的艾灸法常用穴位有:肺俞、膈俞、肾俞、足三里、中脘、天枢、命门、身柱、脾俞、气海、关元、水泉、脊中、华盖、梁门、神阙、大椎、肝俞、三阴交、行间、中极。可选择3~4个穴位,并根据个人不同体质,辨证配穴。
艾灸疗法应注意:患者选择舒适的 ,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绒条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根据不同的部位、皮肤厚薄、病情轻重、年龄和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灸法和炷数。颜面、五官、大血管、粘膜附近及毛发生长部位不宜灸。皮肤有溃疡、伤口感染者不宜用灸法。凡高热、急病、实证及阴虚发热者不宜用灸法。灸时患者局部起泡是火力太大,温度过高。轻者可以自行修复,数日后吸收结痂。重者须找医务人员进行消毒、包扎,以防感染。
2020-01-02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针灸疗法:
慢性胃炎
[主穴]脾俞、足三里穴。
[配穴]肝气犯胃,加内关、中脘、太冲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胃俞穴。
[做法]脾胃虚弱者用补法,章门、足三里可加灸法;肝气犯胃则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十二指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肝俞。
[配穴]气滞者,加太冲;水湿停留,加丰隆。
[做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证可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1~2次,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主穴]内关、中脘、足三里。
[配穴]痛甚,加梁丘;反酸,加胃俞、梁门;胁痛,加期门、阳陵泉;吐酸,加公孙、太冲;胃寒,加脾俞、胃俞(均灸);出血,加血海。
[做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证可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l~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1~2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
胃下垂
[主穴]中脘、内关、太冲、公孙。
[配穴]痛甚,加梁丘、足三里;便秘,加大横、支沟;呕吐,加内庭;反酸,加肝俞、大都;食欲不振,加足三里。
[做法]可用补法,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l~2次,5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以后,对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熏灼、温熨,借灸火温热刺激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艾叶性温,气味辛香,易燃,用作灸法的主要原料。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行气活血等防病保健作用。灸法还可以温补脾肾,回阳固脱。常用的艾灸法有温和灸和隔姜灸。
肠胃病常用的艾灸法常用穴位有:肺俞、膈俞、肾俞、足三里、中脘、天枢、命门、身柱、脾俞、气海、关元、水泉、脊中、华盖、梁门、神阙、大椎、肝俞、三阴交、行间、中极。可选择3~4个穴位,并根据个人不同体质,辨证配穴。
艾灸疗法应注意:患者选择舒适的 ,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绒条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根据不同的部位、皮肤厚薄、病情轻重、年龄和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灸法和炷数。颜面、五官、大血管、粘膜附近及毛发生长部位不宜灸。皮肤有溃疡、伤口感染者不宜用灸法。凡高热、急病、实证及阴虚发热者不宜用灸法。灸时患者局部起泡是火力太大,温度过高。轻者可以自行修复,数日后吸收结痂。重者须找医务人员进行消毒、包扎,以防感染。
2020-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