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有哪些?

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之一。它是通过调整经络脏腑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治病的目的。由于其具有操作简便、适应证广、疗效明显和经济安全等优点,因此数千年来深受广大人民的欢迎。
以下介绍几种肠胃病常见病症的针灸疗法:
慢性胃炎
[主穴]脾俞、足三里穴。
[配穴]肝气犯胃,加内关、中脘、太冲穴;脾胃虚弱加章门、胃俞穴。
[做法]脾胃虚弱者用补法,章门、足三里可加灸法;肝气犯胃则用平补平泻法。每日或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3~5日。
十二指肠炎
[主穴]脾俞、胃俞、肝俞。
[配穴]气滞者,加太冲;水湿停留,加丰隆。
[做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证可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1~2次,4周为1疗程,疗程间隔7日。
胃、十二指肠溃疡
[主穴]内关、中脘、足三里。
[配穴]痛甚,加梁丘;反酸,加胃俞、梁门;胁痛,加期门、阳陵泉;吐酸,加公孙、太冲;胃寒,加脾俞、胃俞(均灸);出血,加血海。
[做法]实证用泻法或平补平泻法;虚证用补法,虚寒证可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l~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1~2次,4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
胃下垂
[主穴]中脘、内关、太冲、公孙。
[配穴]痛甚,加梁丘、足三里;便秘,加大横、支沟;呕吐,加内庭;反酸,加肝俞、大都;食欲不振,加足三里。
[做法]可用补法,配合灸疗。视病情每日1~2次或隔日治疗1次,每次留针15~30分钟,可间歇运针l~2次,5周为1个疗程,疗程间隔5日。
艾灸疗法
艾灸疗法是以艾绒或其他药物点燃以后,对体表的一定穴位或部位熏灼、温熨,借灸火温热刺激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传统疗法。艾叶性温,气味辛香,易燃,用作灸法的主要原料。具有温经通络,散寒祛湿,行气活血等防病保健作用。灸法还可以温补脾肾,回阳固脱。常用的艾灸法有温和灸和隔姜灸。
肠胃病常用的艾灸法常用穴位有:肺俞、膈俞、肾俞、足三里、中脘、天枢、命门、身柱、脾俞、气海、关元、水泉、脊中、华盖、梁门、神阙、大椎、肝俞、三阴交、行间、中极。可选择3~4个穴位,并根据个人不同体质,辨证配穴。
艾灸疗法应注意:患者选择舒适的 ,施灸时注意安全,防止艾绒条脱落,烧伤皮肤或衣物。根据不同的部位、皮肤厚薄、病情轻重、年龄和体质的不同,选择适当的灸法和炷数。颜面、五官、大血管、粘膜附近及毛发生长部位不宜灸。皮肤有溃疡、伤口感染者不宜用灸法。凡高热、急病、实证及阴虚发热者不宜用灸法。灸时患者局部起泡是火力太大,温度过高。轻者可以自行修复,数日后吸收结痂。重者须找医务人员进行消毒、包扎,以防感染。
2020-01-02
mcxzy 阅读 21 次 更新于 2025-04-04 19:44:2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针法:针刺穴位。灸法:灸草、灸炷烧灼穴位。针灸其中包括了有,针刺、艾灸、拔罐、刺血,还有刮痧,等等方法。针刺、艾灸、拔罐、刺血,还有刮痧都作用在我们人体的经络和腧穴上,达到了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用以保健,治疗疾病和预防疾病。由古代的砭石发展而来,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副作...

  • 四、皮肤针法 皮肤针法是一种较为特殊的针灸方法,主要包括皮肤针刺和穴位点刺。它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特定穴位,调节脏腑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这种针法操作简便,创伤小,适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综上所述,针灸针法包括针刺手法、艾灸疗法、拔罐疗法以及皮肤针法等。这些针灸方法各具特色,根据不同的病...

  • 针灸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如感冒、呕吐、失眠、关节痛、痛经、经后腹痛、牙痛、便秘、落枕、月经不调、腰痛、痢疾、哮喘、头痛等。针对不同的病症,针灸方法和穴位选择也有所不同。例如,治疗感冒时,可以取大椎、合谷、风池,针刺,平补平泻,留针30分钟。治疗失眠时,则可以取神门、内关、三阴交,针刺,...

  • 针灸疗法包括哪些 在临床上针灸主要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形式。1.针刺,包括普通针刺,体针,头皮针,眼针,耳针以及埋针,埋线或者其他一些相关的针法都归属于针刺,对穴位的刺激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2.艾灸,其中包括:艾炷灸和艾条灸。艾炷灸又包括:直接就和间接灸,直接就包括:瘢痕灸和无瘢痕灸,间接...

  • 针灸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主要方法。针灸是一种古老的中医疗法,主要包括针刺和艾灸两种技术。一、针刺 针刺是通过将细针插入人体穴位,刺激经络,以达到疏通气血、调和阴阳的目的。针刺的方法有多种,包括体针、耳针、头皮针等。针刺的穴位选择非常关键,不同的穴位对应不同的疾病和症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