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原穴治疗失眠

失眠,中医学病名为“不寐”、“不得卧”,表现为入睡困难或睡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常伴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
现代医学常见于神经衰弱,认为是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相互失衡,导致大脑皮层功能活动紊
乱而致。
《内经》最早阐释了失眠症的病理机制,认为不寐的病机主要是由于营卫不和,
《伤寒杂病论》分析失眠的四种原因:
阴虚火旺
热邪亢盛火邪上炎
阳虚
血虚
十二原穴
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腧穴,称为原穴,分布于十二经脉循行于腕、踝关节附近的本经上,又称“十二原"。
肺-太渊
《难经》说:“人之安睡,神归心,魂归肝,魄归肺,意归脾,志藏肾,五脏各安
其位而寝。”若情志过极,肺气虚耗,肺脏不安,人不得寝。针灸太渊有效地促使经络中的肺气回归肺脏中潜藏,以补肺气之虚。当肺魄得藏,则睡眠得安。
大肠-合谷
合谷为手阳明经原穴。阳明经多血多气,针刺合谷可以调合气血、疏表泄热、理肺通腑。合谷配太冲被称为四关穴,具有镇惊安神的作用。
胃-冲阳
冲阳穴为足阳明胃经原穴,可调节胃腑虚实。足阳明胃经经别“上通于心”,足阳明胃经“主血所生病,冲阳穴有和胃化痰,通络宁神之功。《内经》:“胃不和则卧不安”。泻冲阳使胃气调和,宁心安神。
脾-太白
太白穴为足太阴脾经的原穴,具有健脾祛湿养血之功效。脾为后天之本,故太白穴诸虚百损均多有疗效。临床常见心脾两虚型失眠,宜补太白健脾气,补大陵生心血。且足太阴脾经“注心中”,故针刺太白穴对心亦有调节作用。
心-神门
针灸神门可补心火,生心血;对于心脾两虚型失眠(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多梦易醒)效佳。现代医学研究证明针灸神门对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双向调节作用。
小肠-腕骨
腕骨穴为手太阳小肠经原穴。小肠经与心经相表里,心火偏亢,痰热蒙窍,致心神失常,泻腕骨可清心火,散痰热。腕骨穴又具有清上焦热、通利清窍、清理湿热的作用。故针对由火、痰等病理因素引起的失眠证有一定辅助作用。
膀胱-京骨
京骨为足太阳膀胱经原穴,具有调节膀胱腑气的作用。足太阳膀胱经“入络脑”,足太阳经别“当心如散”,故足太阳膀胱经联络心脑,可以治疗神志疾病。如《甲乙经》:巅疾,狂妄行。可见京骨穴具有镇静的作用。
肾-太溪
太溪为足少阴肾经原穴,善滋补肾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年四十而阴气自半也,起居衰矣。”肾阴亏于下,无以上济于心,心肾失交,脑窍不宁,而生失眠。太溪为肾原,而肾为先天之本,故针刺太溪穴可以激发先天之气,振奋元阴元阳,调整脏腑气血,改善脏腑功能改善失眠。
心包-大陵
大陵是手厥阴心包经原穴,又属“孙真人十三鬼穴”之一,其治疗精神性疾病的临床疗效早已被中医实践所证明。精神性疾病病位多在乎心,心包代心受邪,故心包经原穴大陵,是治疗精神疾病的有效穴位。
三焦-阳池
阳池为手少阳三焦经原穴,三焦与心包相表里。手少阳三焦经布膻中,散络心包,故阳池具有通调三焦、滋阴润燥的作用。对气血不和引起的失眠,常用大陵配阳池。此外,阳池即可清三焦之火,又可滋三焦之阴,故常配合太溪以平调阴阳。
胆-丘墟
丘墟为足少阳胆经胆经原穴,具有疏理肝胆的作用。胆与肝相表里,如肝火上炎型失眠可有偏头痛、耳鸣如蝉等症状,通过疏利胆腑,可疏肝理气,解郁安神。
肝-太冲
太冲为足厥阴肝经原穴。《淮南·诠言》:“神有制则行可使,神失守则形必乱。神形相得,聪明得用,谋虑乃成,是以太冲之象。”这段太冲穴的释名,说明其调神调形而治疗失眠。
2022-07-08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0:4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5、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 定位: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处的凹陷内;功效:头痛,眩晕,失眠,目赤肿痛,郁证,小儿惊风,口喎,胁痛,崩漏,疝气,小便不利,痫证,内踝前缘痛等;现代:现多用于高血压,尿路感染,乳腺炎,神志疾病等;配穴:配合谷,称为四关穴,有镇静安神,平肝熄风的作...

  • 肝经的太冲穴能缓解头痛、失眠等症状,多用于高血压、乳腺炎等疾病。通过原穴的针灸治疗,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全身百病,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是中医针灸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 神门、内关、百会、安眠这几个穴位是治疗失眠的特效穴位,一般来说,不管什么原因引起的失眠,都可以用这几个穴位。神门在手腕部,手腕掌侧横纹的尺侧一段,尺侧的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取穴的时候可以把手掌朝上,手掌小鱼际上角有一个突起的圆骨,从圆骨的后缘向上用手按,能按到一条大筋,这条...

  • 结合天干、地支、九宫、八卦等应用,称为飞腾八法和灵龟八法,是一种按时取穴治疗疾病的方法。由于奇经与正经的经气通过八穴相会通,所以此八穴既能治奇经病,又能治正经病。如公孙通冲脉(冲脉为十二经之海、血海,通治血病,治疗妇科病效著),故公孙既能治足太阴脾经的病,又能治冲脉的病。在...

  • 近代研究太渊治疗胸肺疾病,多见的有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哮喘等。太渊穴也用于治疗失眠、无脉症、痹症、血证等。现代研究显示针刺太渊对咯血有显著效应,还有研究发现太渊对血压有调整作用,针刺太渊穴对3期高血压有一定的降压作用。在配伍应用中,太渊、鱼际和列缺均为手太阴肺经腧穴。若治疗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