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公元1026年呈宋仁宗,次年由翰林医官院刻印刊行。宋仁宗看后认为“经书训诂虽精,而学者执之多失”,指出“传心岂如会目,著辞不若案行”,于是“复令创铸铜人为式,内分脏腑,旁注溪谷,井荥所会,孔穴所安,窍而达中,刻题于侧,使观者烂然而有第,疑者涣然而冰释”。王惟一据此要求,又设计铸造针灸铜人两具。这两具铜人,大小与人体相当,于公元1027年铸成由翰林医官院上于宋仁宗,赵祯诏令一置翰林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中。
2020-01-03
2020-01-03
王惟一据此要求,又设计铸造针灸铜人两具。这两具铜人,大小与人体相当,于公元1027年铸成由翰林医官院上于宋仁宗,赵祯诏令一置翰林医官院,一置大相国寺仁济殿中。
王唯一所铸造的针灸铜人因其精密的构造和实用的功能,不仅在国内受到广泛的认可和应用,还在国际医学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们成为了那个时代针灸教学的标准工具,对于后来者学习和理解针灸理论,提升临床技能起到了关键作用。他的贡献不仅局限于针灸领域,更在医学教育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总的来说,...
针灸铜人是我国针灸医学教学最早而且是最珍贵的教学模型。平时,它发挥着穴位规范化的作用,教学时它是针灸学生等学习针灸经络穴位的依据。根据文献记载:考试医学生时,体表涂腊,使经络被覆盖,孔穴被堵塞,然后再向体腔内注入水银(一说注入水),令被试者针刺,若取穴刺之有误,则针不能入;如果取穴正...
公元1027年,王惟一制成了两个铜人这两个针灸铜人,高度跟成年男子一般,外壳可以拆卸,胸腹腔也能够打开,可以看见腹腔内的五脏六腑,位置、形态、大小比例都基本准确,在铜人身体表面刻着人体十四条经络循行路线,各条经络之穴位名称都详细标注,都严格按照人体的实际比例。两个铜人铸成后,一个放在翰林医...
这两具铜人不仅记载了完善的经络腧穴知识,还展示了宋代高超的金属铸造工艺,集科学性与艺术性于一身。宋金战争时,金人曾以索取针灸铜人作为议和条件。王惟一在完成针灸铜人制作后,重新编撰了《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经》,对铜人经络穴位进行具体说明,并由翰林医官院刊刻印行,政府颁行于各州推广。书中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