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心包经简介

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简称。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PC。《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针灸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王注补)臂行两筋之间,入掌中,循中指出其端;其支者,别掌中,循小指次指出其端。”本经自胸中起始,出来属于心包络,向下贯穿膈肌,联络上、中、下三焦。它的分支,从胸中出走胁部,在腋下三寸的部位(天池)又向上行至腋窝下面。沿上臂前边,行走在手太阴肺经和手少阴心经之间,进入肘中(曲泽),下行前臂两筋(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中指出其末端(中冲);它的另一条支脉,从掌中分出,出无名指尺侧端(关冲)。脉气由此与手少阳三焦经相接。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手心热,肘臂挛急,腋肿,胸胁胀闷,心痛,心烦,面赤,目黄、喜笑无常等。图35(图《中医大辞典》)

详见百科词条:心包经 [ 最后修订于2015/12/3 15:34:56 共421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2022-10-29
mcxzy 阅读 11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32:0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之简称。手厥阴心包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PC。《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下膈,历络三焦;其支者,循胸出胁,下腋三寸,上抵腋下,循臑内,行太阴少阴之间,入肘中,下循(循字据《针灸甲乙经》卷二及《黄帝内经素问·藏气...

  • (1)手厥阴心包络经部分:起自于胸中,出而外行天池穴,属心包络之经,内行下膈,历络三焦者,散布于腹之上、中、下三焦。 (2)手厥阴心包经部分:其支者循胸中出腋下三寸,即天池穴。从天池循臑内至天泉。从天泉穴循行手肘经手太阴肺经及手少阴心经两脉之间,入肘内曲泽穴。下臂行两筋之间,郄门、间使、内关、大...

  • 手厥阴心包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中十分重要的一条经脉,本经上的常用穴位共有 9 个,而其中的 3 个特效穴是我们必须了解的,它们分别是 :让你全身重新焕发活力的天池穴,具有止吐和治疗心痛的内关穴以及可以清除口臭的大陵穴。下面我们就来重点介绍一下心包经上的这 3 个特效穴位。让你全身重新焕发活力...

  • 出《黄帝内经灵枢·本输》。《针灸甲乙经》作太陵。别名鬼心。属手厥阴心包经。大陵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输穴,五行属土。大为小之对,陵即丘陵,掌根高突如同大陵,此穴在其腕侧陷中,故名大陵。大陵穴主要用于心神、脾胃及头目疾患:如心痛,心悸,心烦,心肌炎,失眠,精神病,癫狂,胃炎,...

  • 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十二经脉的循行规律,《黄帝内经灵枢·逆顺肥瘦》:“手之三阴,从脏(胸)走手;手之三阳,从手走头;足之...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