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意外:浅部折针的处理方法

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 不动,再行处理。笔者曾遇到过二次断针,一次是为一位于胃溃疡病人作穴位结扎术,于中脘发生断针,当时笔者和身旁的一位护士都较镇静,病人亦不知断针,结果用止血压钳将残端顺利取出;而另一次,为一小儿麻痹症患者也是行穴位于结扎术,在环跳穴发生断针,另一护士在一旁惊呼折针,患儿一紧张,翻身坐起,变换 于,结果在X光下化数小时才取出断端。断针大多停留在筋膜直下和皮下,可作为摘除时的参考。

  浅部折针的处理方法如下:

  《针灸大成》曾提到“凡断针者,再将原针穴边复下一针,补之即出”。目前,一般采取穴位周围按压,使断端露出,用镊子夹去。2023-01-31
mcxzy 阅读 55 次 更新于 2025-04-06 03:08:54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浅部折针的处理方法如下:《针灸大成》曾提到“凡断针者,再将原针穴边复下一针,补之即出”。目前,一般采取穴位周围按压,使断端露出,用镊子夹去。

  • 起针时应注意用手或镊子持住弯针曲角以下的针体,缓慢将针起出。发生在皮下的弯针,多在走针时被发现,是由于患者在留针,或行针时变动了 *** ,或肌肉发生挛缩,至使针刺在关节腔内、骨缝中、两组反向收缩的肌群中的针体发生弯曲。另是由于选穴不准确,手法过重、过猛,使针刺在骨组织上也会发生针尖弯曲或针...

  • (1)指切进针法:以左手拇指或食指指甲切压在穴位上,右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将针刺入皮肤。适用于较短毫针刺入肌肉丰厚部的穴位。(2)夹持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两指夹持棉球,裹住针尖,直对腧穴,当押手两指下按时刺手顺势将针刺入穴位。适用于长针的进针。(3)舒张进针法:用押手拇、食指将穴...

  • 10. 体应取穴法:即以骨治骨,以筋治筋,以皮治皮,以肉治肉,以脉治脉。本人在应用中非常重视浅刺皮部以治皮肤病,贴骨进针,可治骨痹;合谷刺治筋肉之痹等。11. 经验穴法:有不少针灸临床家都总结有一些临床经验效穴,类似奇穴,又不完全属于奇穴,可以认为是经验穴。12. 安神取穴法:针对...

  • ③温针灸:是将针刺与艾灸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当针刺皮肤,固定于一定深度后,将艾绒裹粘于针柄上点燃,或者在针柄上穿置一段长1~2厘米的艾条施灸。这种灸法可使热力和药效通过针刺传入体内,达到治疗目的。此法运用得当,疗效甚好。但必须将艾粘牢,防止掉下艾火烫伤皮肤,可预放一块硬纸板在灸火...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