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大成里面的三里指的是哪个穴位?

三里指的是足三里穴位。
明代的《针灸大成》记载了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

从那时起,四总穴就成了人们学习穴位的基础,对于平时不太懂得穴位养生的朋友,记住这首歌诀,就能为自己保健了。

这四个穴位,是“远道取穴”的典范,就像我们平时说的“头疼医脚”一样。实际上,这四个穴位的威力很大,范围很广,功效很多,就像一枚“原 ”,发射出去能管一大片。

肚腹三里留:足三里穴

轻松取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穴的垂直正下方;四指并拢,沿着外膝眼穴往下找,与胫骨相接的地方就是。

从字面上不难理解:凡是肚子、腹部的问题,都可以找足三里来解决。在我们民间,也一直流传着“常拍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的谚语,因为其养生功效实在强大,人们习惯把它称为“人体第一要穴”。

在人体诸多穴位当中,如果推选一个最简单、最有效的穴位,非足三里莫属了。

对于常见的胃疼、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肠胃病症,足三里的效果非常明显;同时还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操作方法:

1、拇指按揉

足三里对拇指按揉的要求比较高,不是简单的揉一揉、按一按就可以了。

足三里,其实叫“足三理”也很合适;“理”就是管理、调理的意思,“三理”到底是哪三理呢?就是理上、理中、理下。

胃部,处在肚腹上方,按摩的时候要由下往上使劲,叫做“理上”;
腹部,处在肚腹中间,按摩的时候往内按揉就可以,叫做“理中”;
小腹,位于肚腹下方,按摩的时候往由上往下使劲,叫做“理下”。

遵循这样的规律,足三里的“肚腹”功能就到彻底发挥出来,现实中很多人发现足三里对肚腹没什么作用,基本上都是按摩方法没有掌握到位。

2.艾灸

足三里是一个适合艾灸的穴位,用艾条对准足三里,离2-3厘米进行艾灸,让局部有温热感就可以了,不用产生灼热感,一般艾灸至皮肤会发红即可。
2020-07-01
明代的《针灸大成》记载bai了著名的du“四总穴歌”:肚腹三里zhi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2020-07-01
应该是足三里2020-07-01
mcxzy 阅读 25 次 更新于 2025-04-19 09:35:5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有个著名的“四总穴歌”: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首歌诀出自明代的《针灸大成》,里面介绍了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4个穴位。这4个穴位主治范围非常广泛,涵盖全身诸多病症,不论虚、实、寒、热皆可选用。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四大穴位的神奇功效。中医有个著名的...

  • 【单穴功用】足三里,又名下三里、下陵、下陵三里、下虚三里、鬼邪。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1英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中指),为足阳明胃经腧穴、下合穴。因穴在膝下3寸,胫骨外侧,两筋之间宛宛中,故名足三里。该穴乃本经脉气所入,为合土穴,又是四总穴、回阳九针穴之一。它既...

  • 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胃腑之下合穴。我们在坐位时,膝盖下面两边均可见一凹陷,称内外膝眼, 在外膝眼下面4个横指的地方,按压有酸胀感处 ,就足三里穴。《针灸大成》有记载:足三里可治疗胃痛,便秘,腹胀,噎膈,下肢痹痛、水肿,虚劳羸瘦等相关疾病,是 强壮保健 之要穴。答案当然是有!众...

  •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直下3寸,即小腿胫骨前缘外侧,膝关节下4指宽处,是中医常用的滋补强壮穴位,临床应用十分广泛。那么,足三里怎么会与老母鸡产生关系呢?传统中医认为,鸡肉有补肾益精、补益脾胃、补血养阴之功效。尤其是老母鸡,补益作用更高。人们在不断与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发现足三里具有和鸡肉类似...

  • 在祖国医学中,足三里穴倍受历代医家青睐。它作为足阳明胃经之合穴,能调和气血,具有补虚强壮的特殊功能。气血是人体生命之本,体虚是人体致病的根本因素。足三里能够防治很多疾病,可以说,从头到脚都属足三里的主治范围。《内经》记载它能治胃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病症;《针灸大成》记载它能治中风不省...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