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中的足太阴脾经简介

足太阴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五行属土。本经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连系舌根,散布舌下;它的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行通过横膈,流注心中,经气于此与手少阴心经相接。足太阴脾经是阴气最盛的经络,所有本经络穴善于对里寒里虚发挥效用。本经腧穴多用于治疗脾胃、心、肺、肝、肾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病证。例如胃脘痛、恶心呕吐、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及下肢内侧肿痛、厥冷等。

详见百科词条:足太阴脾经 [ 最后修订于2017/2/3 23:50:08 共4979字 ]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
古籍中的足太阴脾经如下:2022-10-09
mcxzy 阅读 14 次 更新于 2025-04-17 02:41:3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足太阴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P。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五行属土。本经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

  • 在中医经络理论中,足太阴脾经是人体十二经脉之一,简称脾经。其起点位于足部大趾内侧端的隐白穴,沿着内侧赤白肉际,一路向上,经过内踝前方,沿着小腿内侧的正中线继续前行。在内踝上8寸处,脾经会与足厥阴肝经交叉,然后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脾经的主要功能是与脾脏相联系,并通过络胃,上行至膈肌...

  • 足太阴脾经是中医经络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起始点位于足大趾未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过核骨后上至内踝前缘,继续上行至小腿腓肠肌内侧,沿胫骨后侧行至足厥阴肝经前,然后进入腹部,属于脾脏,络于胃部。此经脉上过膈肌,夹食管旁,连舌根,散布舌下。其支脉从胃部分出,通过膈肌,注入心中,...

  • 足太阴脾经起始于足大趾内侧端(隐白穴),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前缘,上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络胃,上行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本经脉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对于消化功能及食物转化为气血具有重要影响。若脾经出现问题,常见症状...

  • 足太阴脾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与足阳明胃经相表里。五行属土。本经从大趾末端隐白开始,沿大趾内侧赤白肉际,经第一蹠骨小头后的太白,向上到内踝前边的商丘,再上行于胫骨内侧后,在内踝上8寸处交出到足厥阴肝经之前,向上走在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部,属脾脏,联络胃腑,向上贯穿膈肌,行于食道两旁,...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