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盲·肝肾两虚证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定义 4 症状 5 证候分析 6 青盲·肝肾两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6.2 方药治疗 7 关于青盲 8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青盲·肝肾两虚证的穴位 2 治疗青盲·肝肾两虚证的方剂 3 治疗青盲·肝肾两虚证的中成药 4 青盲·肝肾两虚证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青盲·肝肾两虚证 1 拼音 qīng máng ·gān shèn liǎng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blue blindness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3)]

3 定义 青盲·肝肾两虚证(blue blindness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眼外观正常,以视力渐降,蒙昧不清,瞳神内见视 *** 色苍白,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变细,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为常见症的青盲证候[1]。
4 症状 青盲·肝肾两虚证患者眼外观正常,视力渐降,蒙昧不清,瞳神内见视 *** 色苍白,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变细。全身症见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2][1]。

5 证候分析 久病过劳,或禀赋不足,致肝肾两亏,精血虚少,目失滋荣,敌视物渐昏。日久则目系枯萎,玄府闭塞,神光息灭而失明,限底则见视神经萎缩的改变。全身脉症亦由肝肾精血亏虚所致。[2]
6 青盲·肝肾两虚证的治疗 6.1 治法 青盲·肝肾两虚证治宜补益肝肾,开窍明目[2]。
6.2 方药治疗 青盲·肝肾两虚证可用明目地黄丸[备注]明目地黄丸(《审视瑶函》):熟地黄、生地黄、山萸肉、淮山药、泽泻、茯神、牡丹皮、柴胡、当归、五味子。或加减驻景丸[备注]加减驻景丸(《银海精微》):车前子、当归(去尾)、熟地黄(洗)、五味子、枸杞子、楮实子(无翳不用)、川椒、菟丝子(酒煮焙)共为细末,蜜水煮糊丸,如桐子大,每服30丸。加减治疗:明目地黄丸滋养肾阴,补益精血,适用于肝肾阴虚,精血亏少者;加减驻景丸以菟丝子、楮实子、五味子、枸杞、熟地、当归为主药,补益肝肾,填精养血之力较前方强,且有川椒温阳,其性偏温。临证选方,应该有所区别。本证选此二方,取其补虚治本。若加牛膝、麝香之类通络开窍,则有标本兼治之功。[2]
7 关于青盲 青盲(blue blindness;optic atrophy[3])为病证名[4][5]。病名首见于《神农本草经》,其后文献多有记载,但以《证治准绳·七窍门》为详。是指以眼外观端好,而视力渐降至失明为主要表现的眼病[3]。本病可从视瞻昏渺、高风内障、青风内障等瞳神疾病演变而来,亦可由其他全身性疾病或头眼部外伤引起[2]。
青盲类似于西医的视神经萎缩[2][5]。
详见青盲条。
82022-10-04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2 12:13:2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3 定义 青盲·肝肾两虚证(blue blindness with liverkidney deficiency pattern)是指肝肾两虚,眼外观正常,以视力渐降,蒙昧不清,瞳神内见视 *** 色苍白,边界清楚,视网膜血管变细,头晕耳鸣,双目干涩,腰膝酸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为常见症的青盲证候[1]。4 症状 青盲·肝肾两虚...

  • 青盲的辨证论治根据不同的证型有以下几种:1. 肝肾亏损型:表现为头晕耳鸣,腰脊酸楚,两目干涩,畏光少泪,视物模糊,神农本草经记载。其脉象沉细,舌苔薄,舌质红。治疗方针是补益肝肾,可选用明目地黄丸进行加减治疗。2. 气血两亏型:患者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色苍白,眼底视神经乳头色淡。脉细...

  • 肝阴不足,筋骨失养,证见肢体颤抖或偏瘫,手指屈伸不利。2、脾虚气弱小儿膏盲与肝肾不足小儿青盲:两者均属虚证,双目失明为其共同点。前者多由病后调护失宜或过服寒凉镇惊之药所致。脾为后天之本,生化之源,脾虚则运化失健-中气不足,清阳下陷,脏腑精气不能上承于目,故面色萎黄,眼睫无力...

  • 2、是指眼外观正常,唯视力逐渐下降,或视野缩小,甚至失明的内障疾病。3、多由视瞻昏渺、暴盲等病,失治转变而来。4、由肝肾气虚,精血衰弱,肝气郁结,玄府郁遏,脏腑精华不能上承于目,或气血两亏,目失滋养所致。5、西医学之视神经萎缩与本病相似。6、其它眼底病变之晚期,近乎失明阶段亦属本...

  • (一)肝肾阴虚症状:视物日渐昏蒙不清,或自觉眼前有大片黑色影遮挡,渐渐失明。双目干涩,腰酸,头晕耳鸣。目外观端好,瞳神内无障翳气色可辨。舌红,脉细弱。治法: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方药:明目地黄丸加减。常用药: 熟地、生地、当归、丹皮、泽泻、茯神、五味子、山萸肉、柴胡。(二)肝气郁结症状...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