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厥阴络脉为上述十五络脉中第十二支,名曰蠡沟。循行规律 ,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内侧以上五寸(蠡沟)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阳经脉;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 。
2016-06-05
2016-06-05
足厥阴络脉为上述十五络脉中第十二支,名曰蠡沟。循行规律 ,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内侧以上五寸(蠡沟)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阳经脉;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 。
1. 足太阳~足少阴(一合)- 足太阳经别:从腋深入胸腔后上行向头,合于足太阳经。- 足少阴经别:与足太阳经别合上行至肾,系于舌本。2. 足少阳~足厥阴(二合)- 足少阳经别:循胸里属胆,散行至肝,上行挟咽。- 足厥阴经别:与足少阳经别合上行。3. 足阳明~足太阴(三合)- 足阳...
足厥阴络脉名曰蠡沟,即从蠡沟穴处由足厥阴经脉分出。在踝关节内侧以上五寸(蠡沟)处分出后走向足少阳经脉;另一支沿着同名经脉的浅层经过胫骨内侧上行至睾丸处,结聚于 。此络脉病候分为气逆及虚实证:气逆证为睾丸肿大,猝然发生疝气病;实证为阴器挺长不收;虚证为阴囊突然瘙痒。当取蠡沟穴治之。
十五络脉的循行分布是有规律的。十二经脉的分支络脉由于由络穴分出,故均以络穴命名。十五络脉(fifteen collaterals),分别以十五络所发出的腧穴命名。四肢部的十二经别络,加强了十二经中表里两经的联系,沟通了表里两经的经气,补充了十二经脉循行的不足。躯干部的任脉别络、督脉别络和脾之大络,分别...
背面),少阳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循行于腹部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阳、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十二经脉循行于胸、背、头面、四肢,左右对称地分布于人体两侧,共计二十四条。每条阴经与另一条表里的阳经在体内与脏腑相互属络,在四肢则行于内侧和外侧相对应的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