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中医所谓的胆经和心包经在哪里?有图最好!谢谢

  胆经循行头部、躯干两侧及双下肢的外侧,心包经则主要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附.

  胆经: 起始于目外眦(瞳子髎),向上到达额角部(颔厌),下行至耳后(风池),沿着颈部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缺盆部;
  耳部的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到目外眦后方;
  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下行经颊车,由颈部向下会合前脉于缺盆,然后向下进入胸中,通过横膈,联络肝脏,属于胆,沿着胁肋内,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经过外阴部毛际,横行入髋关节部(环跳);
  缺盆部直行的脉:下行腋部,沿着侧胸部,经过季胁,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出于膝外侧,下行经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再下到外踝的前面,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足窍阴);
  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处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穿过趾甲,回过来到趾甲后的毫毛部(大敦,属肝经),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足外侧痛,足外侧发热等证。
  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目外眦,颞部,耳后,肩部,胁肋,下肢外侧,膝外侧,外踝的前下方,足第四趾端等部位。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穴。

  心包经: 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胸部支脉:沿着胸中,出于胁部,至腋下三寸处(天池)上行到腋窝中,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的中间,进入掌中,沿着中指到指端(中冲);
  掌中支脉:从劳宫分出,沿着无名指到指端(关冲),与
  手少阳三焦经相接。
  主治病候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经穴分布
  本经经穴分布在乳旁,上胶掌侧面中间及中指末端。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穴。

  抱歉,没有找到适合贴的图。2008-03-10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9 10:25:1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手少阴心经:位于手臂内侧后缘。手厥阴心包经:行于上肢内侧中间。手太阴肺经:行于上肢内侧前缘。手太阳小肠经:行于上肢外侧后缘。手少阳三焦经:行于上肢外侧中间。手阳明大肠经:行于上肢外侧前缘。足部经络: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之下,斜走足心。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上毫毛处。足太阴脾经...

  • 女性在孕期、经期确实在按摩时有所禁忌,但主要是在腹部和腰骶部的穴位。胆经循行头部、躯干两侧及双下肢的外侧,心包经则主要循行于上肢内侧中线附近,对于女性二期影响很小,可以放心做。有人主张合谷穴也应禁忌,我虽不太以为然,但保守点听人劝也没什么坏处。不管咱样,手法都不要过重,时间不要...

  • 人体十二经络的名称及其对应的脏器如下:1. 手少阴心经 2. 足少阴肾经 3. 手厥阴心包经 4. 足厥阴肝经 5. 手太阴肺经 6. 足太阴脾经 7. 手太阳小肠经 8. 足太阳膀胱经 9. 手少阳三焦经 10. 足少阳胆经 11. 手阳明大肠经 12. 足阳明胃经。这十二条经络分别连接着人体的十二个脏器,因此...

  • 心包经始于天池,位于胸部,止于中冲,位于手指。三焦经的起始点为关冲,位于手指,止于丝竹空,位于耳朵。胆经从瞳子髎开始,位于眼睛,止于足窍阴,位于足趾。肝经的起点是大敦,位于足趾,止于期门,位于胸部。这些穴位的排列和分布,体现了中医对人体经络系统和器官功能的独特见解。中医认为,人体的健康...

  • 具体来说,手部的经络包括手少阴心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以及手阳明大肠经。而足部的经络则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以及足阳明胃经。这些经络不仅仅是简单的通道,它们与人体的十二个脏器紧密相连,共同维持着身体的健康与平衡...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