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通经络的常用方法-拔罐

拔罐是人们 养生 保健及治疗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抽吸、挤压等方法排空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之吸附于穴位或体表,使拔罐部位的皮肤充血、瘀血,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今天给大家介绍5种常用的拔罐操作方法。

1.留罐法

【定义】:留罐又称坐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留置5 10分钟,然后将罐起下的方法。此法最常用,一般疾病均可应用

2.走罐法

【定义】:又称推罐法。拔罐时先在施术部位皮肤或罐口,涂一层润滑油,将罐拔住后,医生用右手握住罐子,向上下或左右方向往返推动,至拔罐部位皮肤红润、充血,甚或有瘀血时,将罐起下。此法适用于脊背、腰臀、大腿等部位。

3.闪罐法

【定义】:即将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多次地拔住起下、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瘀血为度。

【适应症】:多用于局部皮肤麻木、疼痛或功能减退等疾病,尤其适用于不宜留罐部位,如小儿、年轻女性的面部。

4.刺血拔罐

【定义】:又称刺络拔罐。将施术部位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或皮肤针叩刺出血后,再将火罐吸附于点刺部位,使之出血,以加强刺血治疗的作用。一般刺血后拔罐留置5 15分钟。出血一般3 5ml。

【适用症】:多用于热证、实证、瘀血证及某些皮肤病,如神经性皮炎、痤疮、丹毒、扭伤、乳痈等。

5.留针拔罐法

【定义】:简称针罐,即在针刺留针时,将罐拔在以针为中心的部位上,约5 10分钟,待皮肤红润、充血、或瘀血时,将罐起下后出针。

【结语】:拔罐具有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一般多用于风寒湿痹、肩颈腰腿痛、关节痛、软组织挫伤、伤风感冒等,此外还可用于防病保健、预防疲劳。

十二经脉气血流注顺序1—手太阴肺经篇

治疗鼻炎的特效穴位

温肾养肾的8种常见中草药

治疗妇科疾病的特效穴

人体的脏腑气血、筋脉骨髓所汇集的“八大穴”

人体自带的“降血压”急救箱

润肺的8种中药

治疗肾虚疾病的特效穴、董氏奇穴

口臭、口腔溃疡、牙龈肿痛有妙招2022-08-29
mcxzy 阅读 19 次 更新于 2025-04-19 21:39:5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复合罐法则是在拔罐前后或拔罐过程中结合其他器械或药物治疗,如针罐法、药罐法、红外罐法、紫外罐法、激光罐法等。起罐时,需按罐底使一侧倾斜,按压罐口翘起处的皮肤,使其与罐口之间形成空隙,空气进入罐内,罐具即可自行落下。留针拔罐时,若起罐后针眼处有出血或渗出物,可用消毒干棉球轻轻拭净...

  • 拔罐疗法是中医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通过在皮肤上制造负压,以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的效果。拔罐可以用于治疗多种症状,如感冒、头痛、胃痉挛、失眠、高血压等。下面分别介绍一些常见的症状及其对应的拔罐穴位。1. 感冒:针对鼻塞流涕、打喷嚏、咽痛咳嗽等症状,可以选取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合谷、外关...

  • 经络疏通可以采用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比如针灸、按摩、拔罐等方法,以上三种方法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少等特点,具有活血化瘀、舒筋活络等作用。可以治疗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颈椎病以及各种劳损性疾病,也可以通过用热水热敷或用温水泡脚的方法进行调理和治疗。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外,也可以采用口服药...

  • 拔火罐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拔火罐能够疏通人体的经络,使气血得以通畅,从而改善身体的微循环。消肿止痛:对于局部疼痛或肿胀的症状,拔火罐可以通过其负压作用,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肿胀。祛风散寒:拔火罐能够祛除人体外邪,特别是寒邪和湿邪,有助于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增强体...

  • 四肢发冷、血压下降甚至晕倒等。因此,进行刺血拔罐时应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走罐和拔罐虽然都是中医理疗的常用方法,且都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的功效,但两者在本质上有所不同。走罐需要在患者身体上移动,适用于背部等面积较大的部位;而拔罐则需要在固定部位进行,是最常见的拔火罐方式。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