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5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6 证候分析 7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7.1 治法 7.2 方药治疗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7.3.2 方二 7.3.3 方三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7.4.2 推荐食疗方 8 关于泄泻 9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久泻·肾虚证的穴位 2 治疗久泻·肾虚证的方剂 3 治疗久泻·肾虚证的中成药 4 古籍中的久泻·肾虚证 1 拼音 jiǔ xiè ·shèn xū zhèng
2 英文参考 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久泻·肾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为病证名[2]。见《普济本事方》。又称五更泄泻(《症因脉治·泄泻论》),肾虚久泻[3]、肾泄(《普济本事方》)、五更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五更溏泄(《不居集·泄泻》)、晨泄(《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瀼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是指肾阳亏虚,以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3]。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
4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清晨五更之时即泄,多因肾虚所致[2]。五更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2]。《症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之不同[2]。
5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久泻·肾虚证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4][5]。
6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4][5]
7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7.1 治法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4]。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阳止泻[5]。
7.2 方药治疗 久泻·肾虚证可用震灵丹、胃关煎、四神丸等方治疗,或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服[6]。
久泻·肾虚证可用四神丸[备注]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味治疗。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合桃花汤[备注]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以固涩止泻。[4]
慢性泄泻,虚证居多,治用温补固涩,但亦有虚中夹实者,固涩后泄泻次数虽然减少,而腹胀或痛,纳减不适,而有血瘀者可用桂枝汤[备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大枣加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养血和血。[4]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慢性者取脾俞、天枢、足三里、神阙(艾条熏灸或隔盐灸)、中脘等穴为主[7]。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7]。
7.3.2 方二 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气机;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健理脾胃,消胀止痛;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化湿,温养脾肾。
随证配穴:肾虚—肾俞、命门。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3 方三 [8]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肾俞、关元、中脘、脾俞、章门、天枢、足三里穴。
随证配穴:脐腹冷痛甚者,加命门、神阙。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关元、肾俞温肾壮阳。脾俞、章门、足三里健脾温中。中脘、天枢调理胃肠之气。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久泻·肾虚证患者建议食用枸杞子、羊肉、雀肉、鹿肉、韭菜、羊乳等[5]。
7.4.2 推荐食疗方 [5]
1.桂心茯苓粥(《普济方》):桂心0.9g,茯苓30g,桑白皮60g,粳米50g。桂心、茯苓、桑白皮取汁,加粳米熬粥。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食用。
2.羊肾苁蓉羹(《太平圣惠方》):羊肾1对,肉苁蓉30g,黄酒、葱、生姜、食盐适量。羊肾去外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细切备用。羊肾、肉苁蓉放入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生姜、食盐,煮至熟烂即成,空腹进食。
3.鹿肾粥(《太平圣惠方》):鹿肾1具,肉苁蓉30g,粳米100g,葱白、胡椒粉、食盐各适量。鹿肾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切碎;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8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9])为病名[10]。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0],又称下利(汉唐时期)[4]。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4]。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4]。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7][11]。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92022-10-27
2 英文参考 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3 概述 久泻·肾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为病证名[2]。见《普济本事方》。又称五更泄泻(《症因脉治·泄泻论》),肾虚久泻[3]、肾泄(《普济本事方》)、五更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五更溏泄(《不居集·泄泻》)、晨泄(《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瀼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是指肾阳亏虚,以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3]。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
4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清晨五更之时即泄,多因肾虚所致[2]。五更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2]。《症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之不同[2]。
5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久泻·肾虚证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4][5]。
6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4][5]
7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7.1 治法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4]。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阳止泻[5]。
7.2 方药治疗 久泻·肾虚证可用震灵丹、胃关煎、四神丸等方治疗,或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服[6]。
久泻·肾虚证可用四神丸[备注]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味治疗。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合桃花汤[备注]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以固涩止泻。[4]
慢性泄泻,虚证居多,治用温补固涩,但亦有虚中夹实者,固涩后泄泻次数虽然减少,而腹胀或痛,纳减不适,而有血瘀者可用桂枝汤[备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大枣加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养血和血。[4]
7.3 针灸治疗 7.3.1 方一 慢性者取脾俞、天枢、足三里、神阙(艾条熏灸或隔盐灸)、中脘等穴为主[7]。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7]。
7.3.2 方二 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气机;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健理脾胃,消胀止痛;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化湿,温养脾肾。
随证配穴:肾虚—肾俞、命门。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7.3.3 方三 [8]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肾俞、关元、中脘、脾俞、章门、天枢、足三里穴。
随证配穴:脐腹冷痛甚者,加命门、神阙。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关元、肾俞温肾壮阳。脾俞、章门、足三里健脾温中。中脘、天枢调理胃肠之气。
7.4 饮食疗法 7.4.1 推荐食材 久泻·肾虚证患者建议食用枸杞子、羊肉、雀肉、鹿肉、韭菜、羊乳等[5]。
7.4.2 推荐食疗方 [5]
1.桂心茯苓粥(《普济方》):桂心0.9g,茯苓30g,桑白皮60g,粳米50g。桂心、茯苓、桑白皮取汁,加粳米熬粥。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食用。
2.羊肾苁蓉羹(《太平圣惠方》):羊肾1对,肉苁蓉30g,黄酒、葱、生姜、食盐适量。羊肾去外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细切备用。羊肾、肉苁蓉放入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生姜、食盐,煮至熟烂即成,空腹进食。
3.鹿肾粥(《太平圣惠方》):鹿肾1具,肉苁蓉30g,粳米100g,葱白、胡椒粉、食盐各适量。鹿肾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切碎;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8 关于泄泻 泄泻(diarrhea[1][9])为病名[10]。见《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卷十一。简称泄(《黄帝内经》)或泻[10],又称下利(汉唐时期)[4]。是指以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溏薄或完谷不化,甚至泻出如水样为主要表现的疾病[3]。前贤以大便溏薄而势缓者为泄,大便清稀如水而直下者为泻[4]。泄泻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夏秋两季为多见[4]。
西医的急性肠炎、慢性肠炎、肠结核、胃肠功能紊乱、肠易激综合征、结肠过敏等消化系统病变所引起的腹泻,多属泄泻范畴[7][11]。
泄泻现常分为外感泄泻、内伤泄泻、久泻等进行辨治,详见泄泻条。
92022-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