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号脉都能号出什么?准吗?

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寸口诊法精巧还需四诊合参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
资料来源于:在公元前五世纪,我国就已经出现了脉诊,并一直沿用至今,充分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现代脉象研究证实,脉象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心脏的功能、血管的机能、血液的质和量。这三方面决定了脉象出现某些形态的改变,即脉动应指的形象,也即脉象。脉象首先可显示这三方面因素的病变,其次可据其推断其他的病变。显然,脉象是有其客观存在因素的。

心脏是形成脉象的动力器官,所以脉象首先可反映心脏的病变。如冠心病、心脏供血不好、心功能低下等可通过脉象有所反映。如当冠心病形成的时候,心脏可有停跳现象,这时通过脉象就可发现脉搏停跳。

血管的舒缩运动,反映了血液流动的质、量与速度等信息。血管本身的病变,如动脉硬化等也可反映在脉象上。

结脉的脉象特征是脉搏缓慢、时有停跳且没有规律。而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甲亢性心脏病等疾病可出现脉搏停跳。

弦脉的脉象特征是血管紧张度增高,脉体端直、长。弦脉反映出高血压病,血液流动阻力增高、血管壁硬化。

濡脉的脉象特征是脉象细、位置表浅、无力,即浮细无力。当人体患有胃肠性感冒(不想吃饭、恶心、呕吐、拉肚子等,摄入不足)、急性胃肠炎,呕吐时,体液减少,气血不足,反映在脉象上就可出现濡脉的特征。

影响因素多难于准确把握

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脉象是一种生物信息传递现象,是从外部测量到的关于循环系统的一个信号。其不足之处是,不精确,缺乏量化,如号脉可发现高血压,但测不出血压值,若说号出高压180mmHg是不科学的。任何一个生物体,除了发送内源性信息,还发送外源性的信息。决定脉象的内源性因素主要是前面提到的三方面的因素。决定脉象的外源性因素有地理、气候等。

天冷了,血管收缩变细了,血流会减慢;天热了,血管舒张变宽了,血流会加快,脉象就出现了相应的变化。哪怕是外界环境微不足道的变化,在脉象上都可能会出现明显的变化。如果在生理的调节范围内,是正常的脉象;超过生理范围,就是病态的脉象。有了干扰,脉象有时就不准确可靠。在这时,经验显得尤其重要,诊脉技艺高超、经验丰富的中医大夫可以较准确地发现病变,而一般的中医大夫就可能诊断不清,甚至诊断失误。

寸口诊法精巧还需四诊合参

诊脉有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现在常用的是寸口诊法。诊脉部位是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是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的称呼,最早见于《内经》,寸口诊法发展于《难经》。寸、关、尺分别对应不同的脏腑,在左手,寸对应心,关对应肝,尺对应肾(肾水)。在右手,寸对应肺,关对应脾,尺对应肾(命门)。

整体观念、辨证论治是中医基础理论的两大思想观念。中医看病是望、闻、问、切四诊结合,从整体上来诊治疾病,单用一种诊断方法的思想是不可取的。人体的信息不仅仅表现在脉象上,有的还反映在肤表、声音、嗅味上等。仅凭脉象是单一的、不全面的,容易产生误差。四诊各有各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不能以脉诊取代其他的诊法,而应四诊合参,进而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重按空虚。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均属生理现象。

洪脉:脉大而有力,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主病:热盛。内热盛脉道扩张,脉形宽大,因热盛邪灼,气盛血涌,使脉有大起大落。

细脉:脉按之细小如线,起落明显。主病:虚证,多见于阴虚、血虚证。又主湿病。阴血亏虚不能充盈脉道,或湿邪阻压脉道,脉细小。

弦脉:端直而长,挺然指下,如按琴弦。主肝胆病、痛证、痰饮。气机不利,肝失疏泄,脉道拘急而显弦脉。病则气乱或痰饮内停,致使气机输转不利,出现弦脉。2013-08-28
首先是“脉”与“号脉”。人体最基本的生命信息于中医学是“气”和“血”。脉是人体诸经气血多寡和运作形态最根本的反应。而号脉就是直接读取生命信息,都直接读取了,哪有不准的道理?

其次是“病”。在中医学里,“病”是诸经气血出了问题——或多或寡、或卑或亢、运作或受阻或竭耗、或离经或克辱。所以,号脉看病就只看中医在乎的问题,而不是病名或指标。

最后是医生。号脉看病绝对准,可施诊的人水平如何就很难说了。中医学立足于无行且深不见底,能修到本真层面且造诣高深的医生可遇而不可求。所以,不要见到中医都追求“一伸手、全搞定”,要知道还有个诊断方式叫“辨证论治”。

望、闻、问、切——通过诸外反推诸里,同样能达到了解人体内气血情况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切”是经验层面的,主要是通过大小、浮沉、强弱、疾缓等脉形脉象做分析,属于脉诊的经验层面,为入门阶段。之所以特别提出来,是为了避免读者因为用过中医药不行就觉得是中医学不行,哪怕人家给你把过脉。要知道,脉诊的经验层面就和其它三诊一样,都是理论反推,解决不太复杂的情况没问题,遇到太复杂的难免尺有所短。

因为中医理论高于物质层面,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无法企及,对诊断和运用压根参与不进来。所以给“眼见为实”的外行带来“脱离认知和把握”的不安全感,以至于令中医备受争议,而脉诊更是争议中的大争议。2020-12-30
现在号脉叫寸口诊法,也叫气口诊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运用这种方法诊病了。<<难经>>说;"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这说明,人体的病变都能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号脉作为中医看病的四诊中的切诊,经过几千年的临床实践,通过号脉,并四诊合参,一般都比较准确地辨证出疾病的,也就是说中医号脉是准确的。2013-08-28
中医的号脉是中医诊断:望、闻、问、切“四诊”里切法的主要内容。中医诊断强调“四诊合参”,不能偏执于一法,只有这样才能断准病情的所在。只不过每个中医在看病时使用四诊法时有所侧重罢了。但有经验的老中医单侧重于号脉也能断百病,且非常准确,这也是不庸置疑的。2013-08-28
中医把脉主要是通过脉象的变化及状态来判断体内存在的病灶,由于脉象与心脏、肝肾等内脏器官紧密相连,所以能够检查出来的疾病种类非常多,比如肝胆病、虚寒症、痰饮症等一类病症,像肾阳虚、肾阴虚等症状类似的疾病也可以分辨出来。另外,对于女性来说,也可以诊断是否患有月经不调、内分泌失调及其他妇科病,还可以准确判断有无妊娠反应的发生。中医的望闻问切四诊法,可以让医生准确的清楚患者的问题,尤其是有经验的中医采取把脉的办法来判断疾病,可以根据脉搏跳动的快慢、力度,以及脉搏的长度和宽度,就可以清楚的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从而可以及时的采用辨证手法来对症治疗。现在许多疑难杂症,西医束手无策,但是中医却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中医把脉是可以看准妇科病的,前提是要找有经验的中医。2020-12-07
能号处人体病变,但准确率和这个医生本身的诊脉水平有关2013-08-28
望而知之谓之上工,问而知之谓之中工,切而知之谓之下工。号脉准的医生在当今是高医生啊。2013-08-28
把脉又称为切脉,是中医师用手按病人的动脉,根据脉象,以了解疾病内在变化的诊断方法。切脉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反映了中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经验。脉象,可以理解为脉搏的形象。
切脉是中国古代传统医学家独创的诊法,近代以来西医看病习惯用听诊器,而两千多年来中医则习惯脉诊,即用手指按脉,根据脉象来诊断疾病。中医的一套理论体系也为世界所特有

把脉是由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深、浅)、速率(快、慢)、强度(有力、无力)、节律(整齐与否、有无歇止)和形态等方面组成的。脉象是中医辨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对分辨疾病的原因,推断疾病的变化,识别病情的真假,判断疾病的预后等,都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把脉
由于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所以,把脉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流传至今。
把脉的意义
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把脉的部位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内经》中曾有“遍诊法”和“三部诊法”的记载,近代临床很少运用,故不介绍。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把脉的方法
切脉应在病人安静时进行。《素问。脉要精胃论》强调,诊脉常平旦。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手前臂与其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平放,以使血流通顺。
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对成人切脉,用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搏,以按脉。三指的疏密,应按病人的高矮作适当调整。小儿寸口脉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切脉时常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用力,触按皮肤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触按至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用力触按至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证的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覆触按,也可分部取一指按压体会。寸、关、尺三部,每部都有浮、中、沉三候,称谓三部九候。
把脉诊法:
中国中医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和沉淀,在孕产方面也是形成自己独特的诊断治疗方式。
一、怎么把脉
把脉是中医最重要的诊断方法,是“望闻问切”中的切,即用手指放在被诊断者的手腕上,通过对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速率、强度、节律和形态,来判断被诊断者的身体状况。

脉象一般分为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促脉、结脉、代脉。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怀孕的脉象通常是滑脉。
1、把脉时间
最好是早晨,还没吃饭,还没运动,并且在安静的环境进行,脉象能更好反映身体的状况,有利于诊断。
2、把脉
要让被诊断人正坐着或平躺,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不正确的 ,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
3、把脉方法
把脉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脉,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把手平伸出来,自然的放在桌子上,手腕的地方会看到一个突起的骨头,在大拇指的一侧,另一只手的手指放在这个突起上,在突起的内侧边缘上,能感觉的到动脉波动,这个部位就是“关”,关上(指尖方向)就是寸,关下就是尺。
把脉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按寸口脉。
把脉时,先用中指按在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尺脉部位,三个手指呈弓形,指头平齐,手指腹按触在三个部位上,因为指腹感觉比较灵敏。三个手指的疏密按病人高矮来分,高的话疏一点,也就是三个手指的稍微有些距离,矮的话三个手指就放紧一点。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
二、怀孕的脉象是滑脉
1、怀孕的脉象是滑脉。
“滑脉,即脉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珠滚玉盘之状。”把脉时,如果是滑脉,那就像有一排气泡,或者一个小铁珠依次经过把脉者的无名指、中指和食指,速度较快,一个接着一个。滑脉脉象跳动有力,因为怀孕后孕妇体内的血流量比平常增加20%以上,因此脉搏的跳动会比普通人的有力,这是最明显的区别,因此怀孕的脉象通常是滑脉。
2、滑脉不一定就是怀孕。
滑脉除可能为怀孕外,正常情况或者某些疾病也可能出现,因此它并不能肯定是怀孕。青壮年血气方刚,也可能是滑脉。
中医诊断是否怀孕不能仅仅依靠把脉,而是需要“望闻问切”共同配合,以及被诊断者的状况,如是否停经、停经时间及其他身体状况相结合来判断。
3、怀孕脉/滑脉怎么把?
“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按照上述方法把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被把脉者的寸、关、尺三部部位,无名指按的地方是“寸”,中指是“关”,食指是“尺”。这里的寸和尺暗含离手掌最近的是“寸”,最远的是“尺”。
如果怀孕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都能清晰的把到跳动得很欢快的脉象,而且从“寸”至“尺”有如行云流水,依次跳来。如果没有怀孕,那“尺”的脉象一般把不到。
用通俗易懂的话说就是:如果怀孕了,无名指,中指和食指三个指头都能清晰的感觉到很欢快的跳动脉象,如果三个手指有一个没感觉到跳动,就不是怀孕的脉象。
三、把脉能知道胎儿性别?
我国古典医书有记载,“胎息之脉…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如是以脉辩人则,男女脉同,唯尺各异,阳弱阴盛,左主司官,右主司府,左大顺男,右大顺女。”其中“左疾为男,右疾为女”大概意思就是左边的脉象跳动得比较明显的,是男孩,右边脉象跳动比较明显的是女孩。
也有说法是“寸”的脉象跳动比其它的更明显的话呢,那怀的就是儿子,不然怀女儿的机率就大一些。但这样的诊断方法一直被包括一些中医专家在内的人质疑,因此这个方法靠不靠谱,也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1]2020-12-21
mcxzy 阅读 32 次 更新于 2024-10-05 20:31:1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看《脉经》吧!中医四大经典之一。多背些经典的条款。这就能做到“大概学一下”。在没有老师指导的境况下很难做到 “能把脉”。中医的疾病理论跟西医的是不同的.中医说的是气血阴阳,西医说的是具体的临床表现,肾积水和肾结石还是需要通过B超来检查的,但是中...

  • D

  • 指导意见:你好,发热反复不好,应该进一步检查,最好是住院检查看看,查明原因,对症治疗。 指导意见:你好,这个情况,应该考虑是受凉,抵抗力下降,病菌感染造成的感冒发热,以及胃肠功能紊乱的情况,不要紧张,检查血常规,血沉,控制感染治疗,合理饮食,吃易消化食物,可以中医调理治疗,希望我...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