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阴阳概念

阴阳学说定义: 是研究阴阳的内涵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万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是古人认识宇宙本原和阐释宇宙变化的一种世界观和方 。

(一)阴阳的基本概念

阴阳定义: 阴阳是自然界相互关联的某些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所谓“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在古代哲学中: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对立统一理论,是用以认识自然和解释自然的一种世界观和方 。阴阳是一个抽象概念,并不专指某一具体的事物和现象,故《灵枢•阴阳系日月》说:“阴阳者,有名而无形。”

历史沿革:

1. 阴阳的概念大约形成于西周,《周易》把阴阳从哲学角度高度进行概括,指出“一阴一阳谓之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把阴阳的存在及其运动变化视为宇宙的基本规律。

2. 春秋战国时期 哲学理论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作为哲学理论的阴阳学说也逐渐形成,并被医家应用于医学理论之中。

(二)事物的阴阳属性

阴阳既可以标示相互对立的事物或现象,又可以标示同一事物或现象内部对立的两份方面。

阳属性的特点: 运动的、外向的、上升的、温热的、无形的、明亮的、兴奋的。

阴属性的特点: 静止的、内守的、下降的、寒冷的、有形的、晦暗的、抑制的。

在医学领域中的属性: 人体中在外、在上的和具有外向、弥漫、推动、温煦、兴奋、升举等特性的事物及现象统属于阳;而将在内的、在下的和具有内守、凝聚、宁静、凉润、沉降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统属于阴,如“五脏”属阴,“六腑”属阳。

阴阳属性的标志: 阴阳属性的标志是寒热、动静、明暗。因水火具备了这一特性,故称为阴阳属性标志物。《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

(三)阴阳的特性:

1.绝对性: 主要表现在其属阴或属阳的不可变性,即不可反称性。

2.相对性: 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阴阳属性相互转化: 事物阴阳属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阴阳之中复有阴阳: 阴阳双方中的任何一方又可以再分,即所谓的“阴中有阳”和“阳中有阴” 如昼为阳,夜为阴。上午为阳中之阳(太阳);下午为阳中之阴(少阴)。夜晚的前半夜与后半夜相对而言,前半夜为阴中之阴(太阴);后半夜为阴中之阳(少阳)。

③比较对象不同: 事物的阴阳属性往往是通过比较而划分的。比较对象发生改变,那么阴阳的属性也可以改变。如夏天属于太阳(阳中之阳),秋天属于少阴(阳中之阴),冬天属太阴(阴中之阴),春天属于少阳(阴中之阳)

(四)阴阳分类法

阴阳两分法、阴阳三分法。2022-07-24
mcxzy 阅读 23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48:40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阴阳学说构成了中医辨证的基础理论,是中国古代自发形成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这一理论在中医中被用来解释人体结构、生理及病理现象的属性。比如,热被视为阳,而寒则被认为是阴。进一步地说,热、活跃、强壮、明亮、轻盈、位于上方或外部、向外延伸、向上和向外的特性都属于阳;相反的特性则归类为阴。阴阳...

  • 《中医基础理论》的知识点总结:阴阳学说:核心概念:强调对立统一,如”阳病治阴”与”阴病治阳”。平衡与转化:揭示自然界和人体内部的平衡与转化智慧。藏象学说:五行理论:将人体内外世界紧密联系,通过观察面色、口味和脉象洞察五脏六腑的健康。五脏功能:心:阳火之脏,主管血脉...

  • 阴阳对立互根,是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所存在的固有属性,而阴阳消长转化,是事物量变和质变的运动变化形式。在一定限度内,阴阳消长运动是绝对的,平衡则是相对的;在一定的条件下,阴阳消长运动可以由量变产生质变,从而形成阴阳转化,这就是中医阴阳学说的全部内容。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在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方面...

  • 阴阳的基本概念是中兽医学的核心思想,用于理解生理现象,制定治疗原则和药物应用。阴阳属性代表事物的两种对立面,其运动是生命生长、变化和消亡的根本动力。中兽医认为,机体各部分都存在阴阳对立统一的关系,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是阴阳关系失衡的结果。阴阳的属性并非固定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例如,...

  • 阴阳的解释 (1) [ Yin and yang ,the two opposing principles in nature,the former feminine and nagative and the latter masculine and positive] (2) 古代哲学 概念 。古代 朴素 的唯物主义 思想 家把 矛盾 运动 中的万事万物概括为阴、阳两个 对立 的范畴,并以双方变化的原理来说明 物质 世界的运动...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