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穴的古书记载

历代中医文献有许多关于奇穴的记载。如唐代《千金要方》载有奇穴187个,明代《针灸大成》专列“经外奇穴”一门,收有35穴。《针灸集成》汇集了144穴,足以说明历代医家对奇穴是颇为重视的。1985年在香港召开的世界卫生组织亚太区第二次针灸穴名标准化工作会议上通过的经外穴名标准中,收录了以下36个奇穴: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穴、内迎香、金律、玉液、聚泉、涌泉、耳尖、颈百劳、子宫穴、夹脊穴、胃脘下俞、痞根、腰眼、十七椎穴、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八邪、四缝、十宣、髋骨、鹤顶、膝眼、内踝尖穴、外踝尖穴、八风、独阴、气喘。▲奇穴是指未能归属于十四经脉的腧穴,它既有固定的穴名,又有明确的位置,又称“经外奇穴”。这些腧穴对某些病证具有特殊的治疗作用。奇穴因其所居人体部位的不同,其分布也不尽相同。有些位于经脉线外,如中泉、中魁;有些在经脉线内,如印堂、肘尖;有些有穴位组合之奇穴,如四神聪、四缝、四花等穴。

2016-05-28
mcxzy 阅读 39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0:57:2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收录了以下36个奇穴:四神聪、当阳、印堂、鱼腰、太阳穴、内迎香、金律、玉液、聚泉、涌泉、耳尖、颈百劳、子宫穴、夹脊穴、胃脘下俞、痞根、腰眼、十七椎穴、腰奇、肘尖、二白、中泉、中魁、大骨空、小骨空、八邪、四缝、十宣、髋骨、鹤顶、膝眼、内踝尖穴、外踝尖穴、八风、独阴、气喘。

  • 拳尖穴属于经外奇穴,位于手部,主要用于治疗眼病,如白内障以及眼睛红肿、干涩、疼痛等。通常取穴方法简单,握拳时中指骨节处即为拳尖穴,一般不进行针刺,主要使用艾灸治疗。古书记载拳尖穴大部分使用麦粒灸,一般局部灸5壮左右,可治疗眼科疾病,其他效果并不明显。但目前较少应用拳尖穴治疗,因为古书记载的...

  • 传说针灸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他“尝百药而制九针”(东汉医学家皇甫谧记载于《帝王世纪》)。而据古代文献《山海经》和《内经》,有用“石篯”刺破痈肿的记载,以及《孟子》:“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的说法,再根据如今在我国各地所挖出的历史文物来考证,“针灸疗法”的起源就在石器时代。 当时人...

  • 柳青阳回道:“龟眠地乃是极品神仙穴,钟天地之灵秀。折断的树枝插在上面,虽然无根,却数年翠绿不枯。亡者裸身葬在其中,不腐不消,反而会长出鸟羽龙鳞。此人后代飞黄 腾达 ,建功立业,有位居人君之数。”众臣惶恐不语,鳌拜却倨傲道:“此等仙穴只怕仅存于古籍记载,当不得真!”康熙也疑惑道:“世上当真有这样的仙...

  • 3. 现代传统针灸临床实际上是在沿用宋元明清时期的学术成果。此外,许多针灸书籍收藏在秘籍网或医书网等网站上,对针灸感兴趣的人可以参考这些资源。这些书籍包括《中医灸法循证临床实践指南》、《中医针灸一本通》、《中医针灸健康指南》、《中医针灸证治诀》、《中华奇穴大成》、《中华现代针灸验方荟萃》...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