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中医诊脉

首先你说的是寸口脉诊,就是手腕部的脉诊。中医总结了几千年,认为切诊独取寸口临床指导诊断作用比较大。另外还有颈动脉,心尖搏动处,足背等脉诊,都有临床价值。
如果你想知道什么是滑脉,找个怀孕3个月后的孕妇,3个月以前有的孕妇不上脉,就是脉相不是怀孕的脉,我碰见过,但要她没有其他的毛病,否则可能出现其他的脉相。一般胖人滑脉多,肥人多湿,因为滑脉主痰湿、食积和实热,但临床上湿热出现滑脉不是太多见(自己的体会)。用几何图像解释滑脉吧,文字解释你上网随便找就有,其他人也说了,几何你容易懂。滑脉手指下的感觉就是半圆,搏动的力量圆滑的上升又圆滑的消失。
可能你是了解了孕妇是滑脉吧,才有此一问,告诉你以个窍门,3个月以上的孕妇中指的中间,在两边可以触摸到脉跳(大多数人)。
如果你想学脉诊呢,建议你从基础学起,脉诊没几年的临床是不行的。
另外滑脉我在临床上体会最多的是,提示消化系统病变,反酸,胃胀,大便不规则什么的,或者下肢涨或后脑勺闷。另外滑脉一般还同时出现舌苔不正常。
就写这些,我十分喜欢接近中医的人,我还想在这里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老祖宗总结的经验是宝贝,不能在咱们这代人手里让她冷淡。2008-08-31
脉象是手指感觉脉搏跳动的形象,或称为脉动应指的形象。人体的血脉贯通全身,内连脏腑,外达肌表,运行气血,周流不休,所以,脉象能够反应全身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搏动,心气的盛衰,脉管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及各脏腑的协调作用直接相关。(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P99)
滑脉:
【脉象特征】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
滑脉的脉象特点是脉搏形态应指圆滑,如同圆珠流畅地由尺部向寸部滚动,浮、中、沉取皆可感到。
【临床意义】多见于痰湿、食积和实热等病症。亦是青壮年的常脉(正常的脉象),妇女的孕脉。(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P117)

一个一个字打上去的啊~强烈要求楼主给点奖励,嘿嘿。。。顺便说一下,脉象是中医的理论,千万不要用西医的思想去解读,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体系。希望这些对您能有所帮助。祝您永远幸福、健康。2008-08-19
脉动跳动频率缓急2008-08-19
脉一般有28脉,左手寸关寸对应为心肝肾,右手寸关寸对应为肺脾三焦。有空的话看一下《频湖脉学》。是滑脉。女滑脉身有孕,男滑脉无恙,滑脉还主痰湿。2008-08-19
mcxzy 阅读 22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4:03:4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在中医诊脉中,寸、关、尺三部脉分别位于人体不同位置,虽常提及在同一脉管上,实则并非如此。寸部脉实际上是桡动脉的一个分支,称为掌浅支,其管腔相较于桡动脉干细小,因此在搏动力度上有着显著差异。如果个体存在解剖变异,如无掌浅支,则需通过摸取反关脉来诊断。关脉与尺脉的区别在于组织厚度的...

  • 中医诊断方法中,望闻问切是基本的四诊法。其中,切脉主要是用来验证前三种诊法的结果。当病人身体状况特殊,如寒极生热时,仅凭望诊和问诊可能无法完全准确地判断,这时脉诊便显得尤为重要。切脉时,医生会感受到热脉,如浮脉、数脉等,这些脉象提示病人可能处于热证状态。然而,单纯依靠脉诊来诊断疾病是不...

  • 中医把脉主要采用寸口诊脉法。患者需将手臂置于脉诊垫上,使寸口处充分暴露。医生的中指置于掌后高骨内侧的关脉位置,食指则按在关前的寸脉位置,无名指按在关后的尺脉位置,三指呈弓形,用指腹触按。注意,布指的疏密需与患者手臂的长度相匹配。在具体操作中,医生会运用举、按、寻、总按和单诊等手...

  • 诊脉技术在中医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方法包括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和张仲景三部诊法等。目前,最常用的诊脉方法是寸口诊法。该方法在手腕内侧,腕后高骨(桡骨茎突)旁,桡动脉搏动处进行。高骨对应的桡动脉搏动部位称为关部,关之前为寸部,关之后为尺部。寸、关、尺三个部位,最早在《内经》中出现,...

  • 此外,还有另一种诊脉方法称为寸口诊法,主要通过寸口脉分寸、关、尺三部,每部再细分为轻、中、重三指力按脉,分浮、中、沉。这种方法更侧重于通过寸口脉象的变化来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尽管三部九候法在现代临床应用不多,但它体现了中医对全身气血运行的整体观念,为后世脉诊方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