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原文及译文

  辨阴阳易阐煮劳复病证并治   原文   作者:张仲景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烧裩散方
  右取妇人中裩近隐处,剪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当烧灰。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苦寒) 栀子十四枚(掰,苦寒) 豉一升(绵裹,苦寒)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内枳实、栀子,煮取二升,下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复令微似汗。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咸平,熬) 泽泻(咸寒) 栝蒌根(苦寒) 蜀漆(辛平,洗,去腥) 葶苈(苦寒,熬) 商陆根(熬,辛酸,咸平) 海藻(咸寒,洗去咸) 以上各等分
  右七味,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匕。小便利,止后服,日三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者,胃上有寒,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
  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辛平) 石膏一斤(甘寒) 半夏半升(洗,辛温) 麦门冬一升(甘平,去心) 人参三两(甘温) 甘草二两(甘平,炙) 粳米半升(甘微寒)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内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病人脉已解,而日暮微烦,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译文   伤寒病后因男女交接而发生的阴阳易病,表现为身体沉重,气少不足以息,小腹挛急疼痛,甚或牵引阴部挛急疼痛,热气上冲至胸部,头重不能抬起,眼睛发花,膝与小腿肚拘急痉挛,用烧裤散主治。
  烧裤散方
  妇人内裤,在靠隐蔽处剪取一块,烧成灰以上一味药,用水冲服一药匙,一日服三次。服后小便很快通畅、 头部稍肿的,这是疾病将要痊愈之兆。如果是妇女患病,则剪取男人内裤烧灰服用。
  伤寒大病初愈,因劳累过度而复发,症见发热、心烦、脘腹胀满的,用枳实栀子豉汤主治。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栀子十四个,剖开豆豉一升,布包取淘米水七升,空煮至四升,加入枳实、栀子,煎煮成二升,再加入豆豉,煮五、六滚,去掉药渣,分两次温服。服药后,应复盖衣被,使病人微微出汗。如果内有宿食、大便不通的,可加围棋子大小的大黄五六颗,服药后就会痊愈。
  伤寒病,病已痊愈,又再发热,如果兼见少阳脉证的,用小柴胡汤主治;如果兼见脉浮的,用发汗法以解表祛邪;如果兼见脉沉实有力的,用攻下法祛除里实。
  患伤寒大病,痊愈后,自腰以下出现水肿、小便不通畅的,用牡蛎泽泻散主治。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炒泽泻蜀漆用温水洗,去掉腥味葶苈子炒商陆根炒海藻用水洗,去掉咸味瓜萎根各等分以上七味药,分别捣细过筛为散,再放入药臼中研治。每次用米汤调服一方寸匕,每日服三次。服后小便通畅的,停止继续服药。
  大病愈后,总爱泛吐唾沫,不能自制,长期迁延不愈的,这是脾虚不能摄津、寒饮停聚胸膈所致,应当用丸药温补,可用理中丸。
  伤寒热病,大热已解,余热未尽,气阴两伤,出现虚弱消瘦、气少不足以息、气逆要呕吐的,用竹叶石膏汤主治。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用水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斤以上七味药,用水一斗,先加入前六味药煎煮至六升,去掉药渣,再加入粳米煎煮,待米熟汤成,去掉米,每次温服一升,每日服三次。
  病人病脉已解,脉呈平和之象,却每于傍晚时分出现轻微的心烦,这是疾病刚愈,脾胃机能还很虚弱,消化力差,由于勉强进食,不能消化的缘故。此时,只须适当减少饮食,就会痊愈。
2022-12-01
mcxzy 阅读 47 次 更新于 2025-04-05 05:09:18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第七卷至第十卷则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各种治疗禁忌。六经形证:六经形证是《伤寒论》的纲领,将证候分为六个类型,即“三阳证”与“三阴证”,这是张仲景根据热性病的复杂情况归纳出来的分类方法。突出成就:确立了六经辨证体系,对伤寒各阶段的辨脉、审证、论治、立方、用药...

  • 三九二、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裈散主之。烧裩散方:右剪取妇人中裩,近隐处,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裆烧,和服如法。三九三、大病差后,劳复者,枳...

  • 其中《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方为常用方,组成为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升(洗),麦门冬一升(去心),人参二两,甘草二两(炙),粳米半升。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的功效,主治热病之后,余热未清,气阴两伤,症见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纳呆,舌质光红少苔,脉细数;胃阴不...

  • 先煮枳实栀子,四碗煮成两碗,再加入豆豉滚一下即可。服后微微出汗,因为过劳后津液丧失不是很严重。如果病人有宿食,即大便堵到,加一点大黄即可。解表又攻下后,病人还有发热,代表还有少阳证,所以小柴胡汤又来了。如果一开始三阳并病,也是小柴胡汤。妇人见鬼,亦是小柴胡汤。如果遇到大病初愈之人...

  • 内容:第一卷为“辨脉法”和“平脉法”两篇,第二卷为“伤寒例”等,第三卷至第六卷主要论述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等六经病的脉、证、治疗与预后,第七卷至第十卷主要论述霍乱、阴阳易、劳复的证治及伤寒病的治法选择等。综上所述,《伤寒论》是东汉医学家张仲景的杰作,对中医临床...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