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刮痧怎么调理 拉肚子刮痧刮哪里

1 腹泻病因病机 1.感受外邪:以暑湿寒热较为常见,其中以感受湿邪泻者最多,因脾喜燥而恶湿,外来湿邪最易困阻脾土,以致升降失职,清浊不分,水谷混杂而下发生泄泻。
2.饮食所伤: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肥甘,湿热内蕴,或过食生冷,寒邪伤中,或误食不洁,损伤脾胃,化生食滞,寒湿,湿热之邪,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而发生泄泻。
3.情志失调:烦恼郁怒,肝气不舒,横逆克脾,脾失健运,升降失调,或忧郁思虑,脾气不运,土虚木乘,升降失职,或素体脾虚,逢怒进食更伤脾土,而成泄泻。
4.脾胃虚弱: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聚水成湿,积谷为滞,湿滞内生,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
5.命门火衰:或年老体弱,肾气不足,或久病之后,肾阳受损,或房室无度,命门火衰,脾失温煦,运化失职,水谷不化,而成泄泻。

2 伤湿型腹泻刮痧疗法 取穴:中脘至天枢,上巨虚,大肠俞。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大肠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最后刮下肢上巨虚。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中脘为胃募穴配天枢,可调理胃肠气机,消食止泻。大肠俞可调理肠胃之气,上巨虚为大肠经合穴。合主逆气而泄。

3 外感腹泻刮痧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曲池,外关,肺俞。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肺俞穴,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然后从前臂曲池刮至外关。刮拭方法:泻法。
方义:中脘,天枢如前所述,曲池可祛邪清热,外关祛风寒解表,肺俞疏风解表。

4 脾胃虚弱型腹泻刮痧疗法 取穴:中脘,天枢,足三里,三阴交,脾俞,胃俞。
刮痧顺序:先刮背部脾俞至胃俞,再从腹部中脘刮至天枢,最后刮下肢内侧三阴交,最后刮下肢外侧足三里。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中脘,天枢如前所述,脾俞,胃俞健脾益胃,足三里健脾和胃;三阴交化湿止泻。

2023-01-15
mcxzy 阅读 8 次 更新于 2025-04-20 06:19:06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第一、脾胃虚弱型,这种患者的腹泻伴有身体虚弱,可以通过补法,对于脾俞、胃俞、中脘、天枢、三阴交进行适当的刮痧。第二、肝气乘脾,这种类型的泻法,可以通过内关穴、足三里穴、太冲穴进行刮痧。第三、寒湿型,通过对于中脘穴、气海穴进行刮痧。第四、肾阳虚衰型,可以针对于肾俞、胃俞、中脘进行刮痧。

  • 拉肚子是指腹泻,一般可以刮痧,需要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和治疗。腹泻容易导致患者身体出现腹部胀痛,还可能会引起大便次数增多和引起精神不振,以及全身疲乏同时会伴随免疫力低下,刮痧期间可以起到除湿寒和祛风的作用,同时可以起到补益气血和疏通经络以及活血化瘀的功效,对于身体的腹泻症状恢复,可以起到帮助...

  • 6 胃肠不适刮关门穴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3寸,距前正中线2寸。刮拭功效:利水消肿,调理肠胃,适宜于治疗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消化不良,肠炎。配伍:配足三里,水分治疗肠鸣腹泻。7 强健脾胃刮天枢穴 定位:在腹中部,平脐中,距脐中2寸。刮拭功效:理气健脾,调中和...

  • 1. 痛经时肚子疼,刮痧可以选择以下部位进行治疗:- 任脉的气海、关元、中极穴,有助于通调气血;- 足少阴肾经的气穴,能够温肾壮阳;- 足太阴脾经的血海、三阴交穴,可行气活血;- 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次髎、胞肓、膀胱俞、三焦俞穴,可固本培元。刮痧方法如下:- 腰骶部:由三焦俞穴刮拭至...

  • 1. 使用刮板时,应根据治疗目的选择刮板的厚薄面。治疗时,厚面朝向手掌用于治疗,薄面朝向手掌用于保健。2. 刮拭的方向需遵循人体经络的走向。颈、背、腹、上肢、下肢部的刮拭方向应从上向下进行,而胸部的刮拭方向则应从内向外。3. 刮痧时的力度分为补刮和泻刮。补刮是沿着经络走向刮拭,泻刮...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