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认识世界、解释宇宙变化的古代哲学理论,属于古代的系统论与方 。
一、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现在较为公认的是五行源自四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以木之生发特性, 概括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生机勃发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炎热向上的特性,来概括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长大茂盛的物候特点;以土的长养万物,来概括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特性,来概括秋天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善于渗下滋润的特性,来概括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闭藏的物候特点。春,夏,长夏,秋,冬。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种。
(二)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1.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春温。
(2)火曰炎上。夏热。
(3)土爰稼穑。长夏湿。
(4)金曰从革。秋凉。
(5)水曰润下。冬寒。
2. 五行属性的归类
(1)归类方法。
一是取向比类法,即从事物的形象或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与五行的特性相比较,然后将其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的方法。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央属土。
二是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五行归属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属木,而肝和胆相表里,在形体上与筋关系最密切,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胆筋目爪在五行均属于木。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的方位、时间的季节、人体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形成了联系人起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1)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又名“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3)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为木之母,若水亏不足,无力生木,则导致木行亏虚,出现水竭木枯,母子俱虚。子病及母,如心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导致心肝血虚。母子俱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子俱实,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虚,如肝肾阴虚。
(二)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央,木火金水位于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万物、土控四行的作用。中土五行模式,源于古人对方位与季节认识的“河图”,木位于东方,应春季。金居于西方,应秋季。水位于北方,应冬季。火居南方,应夏季。土居中央,应四时。
1.中土调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央,能生万物,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基础。中央土,对四时气化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2.木与金火水之间关系密切。
脾居中央,肝心肺肾居四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肝生心,也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促进心主血脉的功能。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肝克脾,也就是木克土,肝主疏泄能调节脾主运化,防止脾气壅滞。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说明五脏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春夏长夏秋冬,有风暑湿燥寒,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春季多发肝病,夏季多发心病,长夏季多湿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脏传至子脏,如肾为肝之母,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而见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与相侮传变。如肝气乘脾,脾虚肝盛,肝火犯肺,肺虚肝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由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五行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病变的五行属性来判断疾病所属的脏腑。在四诊方面,经常根据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脉象不同,推测疾病所属的脏腑。例如,面红口苦,脉数,多为心火。如果面色萎黄,口中甜腻,脉象濡缓,为脾虚之症。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1.阐释中药性质
药物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五行的联络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经,宜清泻肺热。朱砂丹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或者活血养血。
2.控制疾病传变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与传变的规律,临证应当根据其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适应于母子俱虚证。实则泻其子,适用于母子俱实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补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2)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为抑强与扶弱。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指导针灸治疗及精神疗法
(1)指导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古人将手足12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根据其特点不同与五行相配属,然后根据病情不同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选择不同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治疗肝血不足,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则需补肝经合穴(水穴)曲泉或补肾经合穴(水穴)阴谷,以达到泻实补虚,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2)指导精神治疗,由于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属。 临床上可以通过五志相胜关系治疗相应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即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即水克火。2022-07-23
一、五行的概念与归类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木火土金水五种属性及其运动变化。
现在较为公认的是五行源自四时气候特点和物候特点的抽象。以木之生发特性, 概括春天温暖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生机勃发的物候特点;以火的炎热向上的特性,来概括夏季炎热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长大茂盛的物候特点;以土的长养万物,来概括长夏之季湿的气候特点和万物秀实的物候特点;以金的沉降清肃特性,来概括秋天凉燥的气候特点和万物收敛凋零的物候特点;以水善于渗下滋润的特性,来概括冬气寒冷的气候特点和万物闭藏的物候特点。春,夏,长夏,秋,冬。风,热,湿,燥,寒。木,火,土,金,水五种。
(二)五行的特性与归类
1.五行的特性
(1)木曰曲直。春温。
(2)火曰炎上。夏热。
(3)土爰稼穑。长夏湿。
(4)金曰从革。秋凉。
(5)水曰润下。冬寒。
2. 五行属性的归类
(1)归类方法。
一是取向比类法,即从事物的形象或性质中找出能反映其本质的特有征象,并与五行的特性相比较,然后将其归属于五行中某一行的方法。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东方属木,西方属金,中央属土。
二是推演络绎法,是根据已知事物的五行属性推演归纳其他相关事物,从而确定其五行归属的方法。例如,肝在五行属木,而肝和胆相表里,在形体上与筋关系最密切,开窍于目,其华在爪甲。由此推演,肝胆筋目爪在五行均属于木。
(2)事物属性的五行归类。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思想的指导下,以五行为中心,以空间的方位、时间的季节、人体的五脏为基本框架,将自然界的各种事物和现象,以及人体的组织结构、生理病理现象进行五行归类,从而形成了联系人起内外环境的五行结构系统。
事物五行属性归类表
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五行之间的关系
1.五行的生克制化
(1)五行相生 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其中生我者为我之母,我生者为我之子,所以相生关系又称母子关系。
(2)五行相克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3)五行制化 木生火,火生土,木克土,即生中有制。土克水,水克火,火生土,即克中寓生。
2.五行乘侮及母子相及
(1)五行相乘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胜一行的过度制约,又名“倍克”。其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同, 木盛土,土乘水,水乘火,火乘金,金乘木。
(2)五行相侮 是指五行中的某一行,对其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又称“反克”。次序与相克次序相反,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3)母子相及 包括母病及子与子病及母。母病及子,如水为木之母,若水亏不足,无力生木,则导致木行亏虚,出现水竭木枯,母子俱虚。子病及母,如心为肝之子,心血不足引起肝血亏虚,导致心肝血虚。母子俱病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母子俱实,如心肝火旺。二是母子俱虚,如肝肾阴虚。
(二)中土五行模式
中土五行,是土居中央,木火金水位于四方的五行模式,是突出土生万物、土控四行的作用。中土五行模式,源于古人对方位与季节认识的“河图”,木位于东方,应春季。金居于西方,应秋季。水位于北方,应冬季。火居南方,应夏季。土居中央,应四时。
1.中土调控木火金水四行。
土位中央,能生万物,是自然万物生长收藏的基础。中央土,对四时气化的调节也具有重要作用。
2.木与金火水之间关系密切。
脾居中央,肝心肺肾居四旁的四时五脏阴阳理论体系。
三、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相互关系
1.说明人体的组织结构 五脏六腑五官五体五志。
2.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 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
3.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以五行相生说明五脏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例如肝生心,也就是木生火,肝藏血以养心,促进心主血脉的功能。
(2)以五行相克说明五脏之间相互制约的关系。例如肝克脾,也就是木克土,肝主疏泄能调节脾主运化,防止脾气壅滞。
(二)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说明五脏与发病季节的关系
春夏长夏秋冬,有风暑湿燥寒,与肝心脾肺肾相对应,春季多发肝病,夏季多发心病,长夏季多湿病,秋天多肺病,冬天多肾病。
2.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包括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两个方面。母病及子是指疾病,有母脏传至子脏,如肾为肝之母,肾阴不足,导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称为水不涵木。子病及母是指疾病由子脏传至母脏,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而见心肝火旺。
(2)相克关系的传变,包括相乘传变与相侮传变。如肝气乘脾,脾虚肝盛,肝火犯肺,肺虚肝侮。
(三)指导疾病的诊断
由于人体自身以及人与自然界之间通过五行连接成统一的有机整体,因此在临床上就可以根据病变的五行属性来判断疾病所属的脏腑。在四诊方面,经常根据面部五色,口中五味及患者的脉象不同,推测疾病所属的脏腑。例如,面红口苦,脉数,多为心火。如果面色萎黄,口中甜腻,脉象濡缓,为脾虚之症。
(四)指导疾病的防治
1.阐释中药性质
药物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味酸苦甘辛咸,通过五行的联络分别归属于肝心脾肺肾五脏。例如石膏桑白皮色白入肺经,宜清泻肺热。朱砂丹参色赤入心经,以镇心安神或者活血养血。
2.控制疾病传变
任何疾病都有其发展与传变的规律,临证应当根据其传变规律,及早采取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3.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关系确定的治则治法
治疗原则为: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适应于母子俱虚证。实则泻其子,适用于母子俱实证。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滋水涵木法,补木生火法,益火补土法,培土生金法,金水相生法。
(2) 根据相克关系确定的治则与治法,治疗原则为抑强与扶弱。治疗方法有以下几种,抑木扶土法,培土制水法,佐金平木法,泻南补北法。
4.指导针灸治疗及精神疗法
(1)指导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中,古人将手足12经脉肘膝关节以下的五腧穴,根据其特点不同与五行相配属,然后根据病情不同运用五行的生克规律,选择不同腧穴进行治疗。
例如治疗肝血不足,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则需补肝经合穴(水穴)曲泉或补肾经合穴(水穴)阴谷,以达到泻实补虚,恢复脏腑正常功能。
(2)指导精神治疗,由于五脏与人的精神情志密切相关,肝心脾肺肾分别与怒喜思悲恐五志相配属。 临床上可以通过五志相胜关系治疗相应疾病。例如怒伤肝,悲胜怒,即金克木。 喜伤心,恐胜喜,即水克火。2022-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