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知道自己体质的虚实寒热?

①八纲辨证中辨别邪正盛衰的两个纲领。邪气盛为实证,正气衰为虚证。《素问·通评虚实论》:“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
②指人体阴阳的消长。《素问·宝命全形论》:“天有寒暑,人有虚实。”吴昆:“虚实,人之阴阳消长也。”

虚实两纲,主要辨别机体强弱与病邪盛衰。虚指正气虚,实指邪气实。
一、虚证:即正气虚弱或机体有形物质不足所产生的证候。如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气短、自汗盗汗、舌净无苔、舌质淡嫩、脉细弱无力等。治疗宜用补益法。

注意:
1. 辨虚证必须结合脤体脏腑及气血、阴阳,才能指导治疗。如脾虚宜健脾,气虚宜补气,阴虚宜滋阴等。均可从脉象中了解之。
2. 虚证常与寒证或热证同时存在,如阳虚生寒(即机能过度减退),故阳虚多兼有寒象(虚寒证);阴虚生热(即阴虚液少,阳气偏盛而化热),故阴虚多兼有热象(虚热证)。
3. 相对地说,久病多虚证,老年人患病也多虚证。

二、实证:主要系指病邪过盛所产生的证候。但病邪过盛,人体必将增强其机能代谢活动以抵抗病邪,故实证往往表现在两方面:病邪过盛,如痰饮、水湿、瘀血、食积、虫积等;机能亢盛,如精神与奋、声高气粗、发热面赤、腹满痛而拒按、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苔厚腻、脉洪有力等。治疗实证宜用泻下法或消导法。
注意:
1. 辨实证也要结合脤体脏腑及气血、阴阳,以便指导治疗。如气实(气滞)则行气破气;血实(瘀血)则宜活血化瘀或破血等。
2. “热”也属机能代谢亢盛的表现,故实证常与热证同时存在(实热证)。
3. 相对地说,新病多实证,壮年人患病也多实证。

三、虚实夹杂:临床上除单纯的虚证或实证外,常有虚中夹实或实中夹虚等虚实来杂的情况,如同硬变腹水病人,由于病久身体已虚(正气虚),但又有腹水实证(邪气实)。在治疗上对虚实夹杂的病证,应根据具体情况,分别采取先补后攻、先攻后补,或攻补兼施等不同治疗方法。
①病状名。主要证见发冷发热,或战栗不欲食。《素问·风论》:“其寒也则衰食饮,其热也则消肌肉,故使人怢栗不能食,名曰寒热。”
②恶寒发热。《灵枢·五邪》:“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汗出。”
③指寒性和热性药物。见“寒热内贼”。
④指寒证和热证。《灵枢·禁服》:“必审按其本末,察其寒热,以验其脏腑之病。”
⑤指寒热之邪毒。《灵枢·寒热》:“此鼠瘘寒热之毒气也。”
⑥指寒热相兼的病证。《素问·皮部论》:“黄赤则热,多白则寒,五色皆见,则寒热也。”
⑦八纲辨证的两个纲领。详寒证、热证。2008-04-22
找个老中医给你把把脉,看看舌苔甚么的,然后问问他 就清楚了 呵呵2008-04-22
中医核心考点全攻略-第2篇 中医诊断学08八纲辨证01表里、寒热、虚实、阴阳

2021-05-28
mcxzy 阅读 10 次 更新于 2025-04-04 05:50:02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热性体质的人往往表现出腺体亢进和身体机能代谢活动过度的症状,比如甲状腺亢进、心跳加速。他们的情绪容易变得亢奋紧张,脸色红润,眼睛也可能因为血管扩张而显得充血。当身体出现炎症反应时,他们可能会经历上火发炎的情况,表现为尿量减少且颜色偏黄,排便也不顺畅。热性体质的人常感到口干舌燥,喜欢饮用冰...

  • 体质分为寒热虚实,辨别寒热体质主要依据个人感受。若觉得喝热水更舒适,大体为寒证体质,虚寒体质者基础代谢率较低,即便夏季四肢仍感觉寒冷,面色苍白,不喜凉意,进入空调环境会感到不适。若觉得喝凉水更舒适,则大体属热证体质,实热体质者代谢旺盛,经常面色红赤,口渴舌燥,偏好冷饮,易烦躁,常有便秘...

  • 人的体质分为寒热两种,了解自己是寒体还是热体,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方法来判断。比如,如果喝热水更舒适,通常属于寒体。寒体的人新陈代谢较低,体内热量不足,即使在夏季,手脚也常感冰冷,面色苍白,口不常渴,对冷物敬而远之,甚至进入冷气房也会觉得不适应。相反,如果喝凉水更舒服,通常属于热体。

  • 体质还分为虚与实,虚体质者活动力衰退,精神萎靡;实体质者容易发热、腹胀、烦躁、呼吸气粗,容易便秘。另外,体质可能还包含寒热虚实交杂的情况,可大致分为寒与偏寒、热与偏热等。食物属性分为四气,即寒、热、温、平。温热水果热量密度高、糖分高,食用后可加速肝脏葡萄糖磷酸化反应,增加肝糖合成...

  • 比如,一个病人可能表现为上焦有火,中焦有气滞,下焦则表现为寒凉,这种情况需要医生在治疗时格外谨慎,因为药物稍有偏差,患者可能会出现腹泻或上火等反应。需要明确的是,寒热虚实是中医病症的表现形式,而不是指人的体质类型。中医体质分类通常包括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