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辨识感冒的阴阳寒热虚实表里

……算了吧,这种东西没必要去搞嘛
真想知道不用这么看, 中医基础 才20块钱,那些你就全会明白了2012-04-20
一病之虚实,全在有汗与无汗,胸腹胀痛与否,胀之减与不减,痛之拒按与喜按,病之新久,禀之浓薄,脉之虚实以分之。假如病中无汗,腹胀不减,痛而拒按,病新得,人禀浓脉实有力,此实也。假如病中多汗,腹胀时减,复如故,痛而喜按,按之则痛止,病久,禀弱,脉虚无力,此虚也。
一病之表里,全在发热与潮热,恶寒与恶热,头痛与腹痛,鼻塞与口燥,舌苔之有无,脉之浮沉以分之。假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舌上无胎,脉息浮,此表也。假如潮热恶热,腹痛口燥,舌苔黄黑,脉息沉,此里也。
至于病之阴阳,统上六字而言,所包者广。热者为阳,实者为阳,在表者为阳;寒者为阴,虚者为阴,在里者为阴。寒邪客表,阳中之阴;热邪入里,阴中之阳。寒邪入里,阴中之阴;热邪达表,阳中之阳。而真阴、真阳之别,则又不同。假如脉数无力,虚火时炎,口燥唇焦,内热便结,气逆上冲,此真阴不足也;假如脉大无力,四肢倦怠,唇淡口和,肌冷便溏,饮食不化,此真阳不足也。
寒、热、虚、实、表、里、阴、阳之别,总不外此。然病中有热证而喜热饮者,同气相求也。有寒证而喜冷冻饮料,却不能饮者,假渴之象也。有热证而大便溏泻者,挟热下利也。有寒证而大便反硬者,名曰阴结也。有热证而手足厥冷者,所谓热深厥亦深、热微厥亦微是也有寒证而反烦躁,欲坐卧泥水之中者,名曰阴躁也。有有汗而为实证者,热邪传里也。有无汗而为虚证者,津液不足也。有恶寒而为里证者,直中于寒也。有恶热、口渴而为表证者温热之病自里达表也。此乃阴阳变化之理,为治病之权衡,尤辨之不可不早也。2012-04-20
恶寒重的,口不渴,咽不痛,多属寒。
发热重恶寒轻的,口渴咽痛,多属热。2012-04-21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04 22:54:0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一)表虚证 表虚证有两种,一是指感受风邪而致的表证,以恶风、自汗为特征,为外感表虚。二是肺脾气虚,卫气不能固秘,肌表疏松,经常自汗,易被外邪侵袭的表虚者,属内伤表虚。【临床表现】外感表虚:头痛、项强、发热、汗出、恶风、脉浮缓。内伤表虚:平时常自汗出,容易感冒,兼有面色淡白,...

  • 1.审内察外,整体统一,如心开窍于舌,内脏是内部的,舌是外的,如果口舌生疮,可能有心火。2.四诊合参,通过望闻问切,一个人满面通红,说明阳气亢盛有火,问问患者如果小便黄红短,一般有热;中医高手一般通过两诊就能搞定。一个是脉诊,一个是舌诊。3.辨证求因,审因论治。要知道疾病处于哪...

  • 八纲辨证中的“八纲”指的是表里、寒热、虚实、阴阳。1. 表里:表证,病位浅在肌肤,起病急、病程短,如感冒初起出现的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里证,病位在脏腑,病情较重、病程较长,症状多样,涉及脏腑功能失调。2. 寒热:寒证,多因感受寒邪或阳虚阴盛,表现为怕冷、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口淡...

  • 纹色辨寒热 如果孩子外感风寒,“指纹”鲜红而表浅;若“指纹”淡红而沉于内,则为脾胃虚寒。“指纹”呈现紫色,病属热。若紫暗而沉于肌肤之内,则显示邪热郁滞于体内。“指纹”紫黑为热邪深伏,郁闭血络,病情危重。轻推“指纹”看虚实 “指纹”色淡,用手推后消失,过一会儿才出现的孩子,多...

  • 在学习中药学或中医药知识时,有一句简单而有趣的口诀:“寒热虚实,上下表里。”这句口诀简洁明了地概括了药物的四性,即寒性、热性、虚性和实性,以及药物的作用范围,即上、下、表、里。通过这句口诀,学习者可以更好地记忆药物的性质和作用。寒性药物用于治疗热性疾病,如高热、烦躁等;热性...

其他药方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