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 5 经穴别名·手少阴 5.1 少冲穴·手少阴 5.2 阴郄穴·手少阴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手少阴 1 拼音 shǒu shào yīn
2 英文参考 HandSHAO Y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àochōng HT9 [中国针灸学词典]
Yīnxī HT6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手少阴:1.手少阴心经;2.经穴别名。
4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 手少阴为手少阴心经的简称[1]。手少阴为十二经脉之一[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水》。代号HT[2]。《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2]。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2]。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2]。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2]。
图31(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5 经穴别名·手少阴 5.1 少冲穴·手少阴 手少阴为经穴别名。即少冲穴[1]。《千金翼方》:“灸黄法:……两手小指端灸手少阴随年壮。”
少冲为经穴名(Shàochōng HT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幼小;冲:冲要。此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安神,开窍泄热作用。主要用于心胸病、热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本穴配大陵治心悸、心烦、胸满;配曲池治发热;配人中、合谷、足三里治中暑、休克。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少冲”穴组,可使实验性CO中毒动物苏醒时间缩短,血中CO含量降低[3]。
5.2 阴郄穴·手少阴 手少阴即阴郄穴[1]。出《太平圣惠方》。
2022-11-12
2 英文参考 HandSHAO YIN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Shàochōng HT9 [中国针灸学词典]
Yīnxī HT6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手少阴:1.手少阴心经;2.经穴别名。
4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 手少阴为手少阴心经的简称[1]。手少阴为十二经脉之一[2]。出《黄帝内经灵枢·经水》。代号HT[2]。《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心手少阴之脉,起于心中,出属心系,下膈,络小肠;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其直者,复从心系,却上肺,下出腋下,下循臑内后廉,行太阴心主之后,下肘内,循臂内后廉,抵掌后锐骨之端,入掌内后廉,循小指之内出其端。”本经自心中起始,出来属于心系(心脏周围脉管等组织),向下贯穿膈肌,联络小肠[2]。它的分支,从心系向上,夹着食道上端两旁,连系目系(眼球与脑相连的组织);它外行的主干,从心系上肺,斜走出于腋下(极泉),沿上肢前边,行于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经的内侧,下行肘节(少海),沿前臂尺侧,到手掌后豌豆骨突起处(神门),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其末端(少冲)[2]。脉气由此与手太阳小肠经相连[2]。本经发生病变,主要表现为咽干,心痛,口渴,目黄,胁痛和上肢前边内侧本经脉过处厥冷,疼痛,掌中热痛等[2]。
图31(图出自《中医大辞典》)
5 经穴别名·手少阴 5.1 少冲穴·手少阴 手少阴为经穴别名。即少冲穴[1]。《千金翼方》:“灸黄法:……两手小指端灸手少阴随年壮。”
少冲为经穴名(Shàochōng HT9)。出《针灸甲乙经》。属手少阴心经。井穴,五行属木。少:幼小;冲:冲要。此为手少阴经井穴,脉气初生,位处小指端之冲要处,故名。位于手指,小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指寸)。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指甲根。有清心安神,开窍泄热作用。主要用于心胸病、热病及急救等。如心痛、心悸、胸胁痛、心肌炎、肋间神经痛、热病烦心、目赤、咽痛、口中热、中风昏迷、悲恐善惊、喜怒无常、癔病、精神分裂症。本穴配大陵治心悸、心烦、胸满;配曲池治发热;配人中、合谷、足三里治中暑、休克。一般斜刺0.1~0.2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针刺“少冲”穴组,可使实验性CO中毒动物苏醒时间缩短,血中CO含量降低[3]。
5.2 阴郄穴·手少阴 手少阴即阴郄穴[1]。出《太平圣惠方》。
2022-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