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不足艾灸哪里 最应当艾灸的7个穴

5 中脘穴 穴位:中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上4寸。简便取穴,自己手脐上四横指。
作用:中脘穴为腑会穴,同时又是胃的募穴,因此对于六腑的功能均有调节作用。
主治疾病为:胃痛、腹痛、腹胀、呕吐、反胃、食不化、肠鸣、泄泻、便秘、便血。现在常说的胃炎、胃溃疡、十二脂肠球部溃疡等一切脾胃之疾无所不疗。
6 命门穴 穴位:命门穴在腰部,当后正中线上,前方平神阙穴。
作用:因本穴在两肾之间,也和两侧足太阳膀胱经肾俞相平。因此有生命之门之称,也是我们人体的动力之源。
主治疾病为:四肢清冷、虚损腰痛、或五更泄,男子阳萎、早泄、遗精,女子月经不调、经痛、宫寒不孕等虚寒症状。
7 太溪穴 穴位:太溪在足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用力按压时,脚趾会出现麻木感。
作用:太溪穴为肾经的原穴,是肾经原气经过和停留的腧穴。肾藏精,分化阴阳,因此无论肾精虚还是肾阴阳不足,都可以有太溪穴来补养。
主治疾病为:肾阴不足,阴虚火旺导致的咽喉肿痛、口腔溃疡、耳鸣、耳聋、失眠、健忘,或者肾阳亏虚出现的肢冷、下肢水肿、分别是等疾病。可以按揉、按压、以酸痛为适,力量大些以脚趾感觉到有麻木为宜,也可用艾灸。
2022-12-09
mcxzy 阅读 20 次 更新于 2025-04-17 14:37:39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气血不足可以灸足三里、阴陵泉、中脘、气海等,脾胃是后天之本,是气血生化源泉。因此,对于气血不足的人可以灸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的穴位,足三里穴、阴陵泉穴最常用。艾灸可以增强脾胃气血生化能力,足三里也是保健重点穴位。艾灸可以增强人体正气,提高机体抵抗疾病能力。此外,中脘穴和气海穴也是治疗气...

  • 艾灸血海穴能补气血。血海穴位于膝关节上方,当人体血盛时气血容易充盈于此处,可通过艾灸此穴位来帮助人体补充气血。具体解释如下:血海穴的艾灸功效 血海穴是人体经络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调和气血、补血养气的功能。通过艾灸刺激血海穴,可以促进气血循环,增强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从而改善气血不足的情...

  • 1、第一大穴:大椎穴 大椎穴是人体最大的穴位,属督脉,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之间。作用: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通阳、清心、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大椎穴,传统中医称它为“诸阳之会”,因为这个穴位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属阳,所以大椎穴堪称阳中之阳...

  • 艾灸治疗气血不足通常会选择腹部的穴位,搭配背俞穴以及下肢穴位,具体如下:1、腹部穴位:通常选取中脘、下脘、天枢、大横、气海、关元等,以温中补虚、通经活络为主;2、腰背部穴位:以背俞穴为主,如心俞、胃俞、脾俞、肾俞等温补五脏;3、下肢穴位:选取足三里、三阴交等,可通经活络、温中补虚...

  • 脱肛、疝气、便血小便滴沥不尽,尿频尿急、尿痛等。4 神阙穴 位置:神阙,就是我们俗称的“肚脐眼”。作用:艾灸神阙穴,能温通元阳、复苏固脱、调和脾胃、益气养血。主治疾病为:对消化不良、腹泄、下痢、虚喘等有防治作用。还有提高免疫力、调节脏腑功能,延缓衰老的作用。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