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之推拿治疗:空位注射疗法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

  (一)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各种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抗菌素、维生素B1、B12、阿托品、0.5-1%普鲁卡因、各种组织液及当归、川芎、板兰根等多种中药注射液。

  (二)操作方法

  根据注射部位的具体情况和药量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后,将针头按照毫针法的角度和方向的要求迅速进入皮下或肌层的一定深度,并上下提插出现针感后,若回抽无血,即将药物注入。

  注射剂量:因药物及注射部位不同而有差异,如四肢及腰部肌肉丰厚处,可注入5-10%葡萄糖液10-20毫升,而头面及耳部等处,一般只注0.3-0.5毫升;中药浸出液可注入1-2毫升;抗菌素或其他药物,以原药物剂量的1/5-1/2为宜。

  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三)适应范围

  多用于咳嗽、哮喘、痹症、胃痛、腰痛、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软组织扭挫伤、神经衰弱、肠炎、菌痢等。

  (四)注意事项

  1.注意药物的性能、药理作用、剂量、配伍禁忌、副作用和过敏反应。凡能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等),必须先作皮试,副作用较严重的药物,应谨慎使用。

  2.一般药液不宜注入关节腔、脊髓腔和血管内。这些药液误入关节腔,可引起关节红肿、发热、疼痛等反应;误入脊髓腔,有损害脊髓的可能。

  3.在主要神经干通过的部位作穴位注射时,应注意避开神经干,或浅刺以不达到神经干所在的浓度为宜。如针尖触到神经干,患者有触电感,要稍退针,然后再注入药物,以免损伤神经。

  4.注射躯干部,不能过深,防止刺伤内脏。孕妇的下腹、腰骶部及合谷、三阴交等穴一般不宜作穴位注射,以防引起流产。2023-03-09
mcxzy 阅读 34 次 更新于 2025-04-05 10:50:31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穴位注射,是在穴位中进行药物注射,通过针刺和药液对穴位的刺激及药理作用,从而调整机体功能,改善病理状态的一种治疗方法。(一)常用药物 根据病情需要,选用各种供肌肉注射的中西药物。常用的有5-10%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抗菌素、维生素B1、B12、阿托品、0.5-1%普鲁卡因、各种组织液及当归、川芎、...

  • 中医骨科主要治疗骨骼、关节、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损伤或疾病。它包括骨折、脱位、扭伤、劳损、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膝关节炎等多种病症。中医骨科通过中药内服、外敷、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穴位注射等多种方法进行治疗。治疗方法包括:1. 中药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选用不同的中...

  • 1. 针灸:通过针刺或艾灸特定穴位,调节气血平衡,加速疾病康复。2. 推拿:运用手法按摩,调整肌肉与关节功能,缓解肌肉紧张与疼痛。3. 拔罐:利用负压作用皮肤,促进血液循环,消除瘀血与水肿。4. 刮痧:使用刮痧板在皮肤表面刮拭,活血化瘀,疏通经络。5. 中药熏蒸:利用中药蒸汽对患处熏蒸,温通经络,...

  • 中医治疗中风的方法较多,包括中药、针灸、推拿、穴位注射、外熏等方法。根据患者不同阶段选择治疗方法不同,其中针灸治疗可以贯穿急性期、康复期、后遗症期整个疾病过程。如急性期,以醒脑开窍、恢复神智、恢复肢体功能、恢复语言为主,选择的穴位包括人中、内关、三阴交。针对肢体偏瘫,可选取肩髃、曲池、...

  • 取穴方法:正坐位或仰卧位,犊鼻下6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功效及主治 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主要用于下肢痿痹、膝痛等局部疾病和泄泻、痢疾、肠鸣、便秘、肠痈等肠道疾病的治疗。疾病及配穴:1.过敏性肠炎:取双侧上巨虚,每穴穴位注射1ml654-2注射液,隔日一次,5次一疗程。2.急性阑尾炎:针刺...

其他穴位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