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辅导:三焦的病机

  三焦为六腑之一,包括上、中、下三部分。三焦的生理功能,一般认为概括了全身的气化机能,即上焦心肺的输布作用;中焦脾胃的运化转输作用;下焦肝、肾、肠、膀胱的疏泄和气化作用。三焦病机,即是三焦气化的失调或障碍。其病理表现有两方面:一是表现为肺、脾、胃、肠、肝、膀胱等脏腑的气机不畅,功能失调。二是表现为肺、脾、肾等脏津液代谢气化的障碍,升清降浊功能的紊乱,从而导致水液贮留。
  所谓气机不畅,是指由于外邪留恋,或因痰、食等病邪阻滞,从而使肺、肝、胃、肠、膀胱等气机郁滞而不畅。如肺气的宣肃失职、肝气的疏泄失调、胃气的和降失职、大小肠的传化失司、膀胱的气化失权等。
  所谓津液代谢气化障碍,则是指由于寒湿之邪内侵,或久病损及肺、脾、肾三脏,因而阳气虚弱,气化失常。如肺的宣肃通调失职,脾的运化转输无权,肾的蒸腾气化无力,开合失司等。上、中、下三焦气机不畅,升降出入之机关皆不通利,以致水津气化障碍,水因气阻,气因水滞,水液积聚泛溢于肌腠,则发为水肿。若以肺、脾气化障碍为主,则水肿偏于腰部以上;若脾肾气化障碍为主,则水肿偏于腰部以下。
  三焦病变之症状及其发生机理,与脏腑病机有关部分相同,不再重复。2023-01-14
mcxzy 阅读 16 次 更新于 2025-04-18 20:32:03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生理功能,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通路。人体的津液代谢,是由肺、脾、肾、膀胱等脏腑的协同作用而完成的,但必须以三焦为通路,津液代谢才得以正常运行。如果三焦气化功能失常,水道不畅,必然会引起津液代谢失常,出现尿少、痰饮、水肿等病理变化。三焦的以上两个方面的生理功能,...

  • 徐勇刚、魏晖在《论中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中认为三焦的实体解剖结构应该是食管、胰和输尿管。姚荷生、姚梅龄等在《三焦膜病辨治》 中认为“三焦应该是一个有形的脏器,它的实质应该是人体内遍布胸腔、腹腔的一大网膜。 ”王志红在《“三焦”概念的再认识—与新世纪规划教材

  • 脏腑理论:中医将人体内脏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胆),并详细阐述了它们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相互之间的关系。经络理论:经络是人体内运行气血、沟通内外、联络脏腑的通路,包括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等,对维持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3. 病因病机 病因...

  • ①病机: “脏病多虚”“腑病多实”。②治疗: “五脏宜补”“六腑宜泻”,还可根据脏腑表里关系进行调整,“脏实者泻其腑,腑虚者补其脏”。

  • 例如,肺失宣降会导致水津不能气化输布;脾虚不能运化水湿;肾阳不足无法蒸化水液;三焦失于通调会导致水停气滞。这些情况都可能导致痰饮的形成。痰饮病证形成后的病机特点 ① 阻滞经脉气血的运行:痰饮之邪可随气流行于机体内外,若痰饮流注于经脉,则使经脉阻滞不畅,气血运行不利。② 阻遏气机的...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