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蒙!

中医诊断的基本理论就是顺从四季自然的发展规律,春寒,夏热,秋凉,冬冷的自然原理。热则生长散发升腾,冷则沉降收缩,凉则敛收平静,若是用在人的生长上想必也是如此。

春季生的儿童气质冷,性机智敏捷带寒相,会给人一种素面朝天不理不睬的感觉;夏季生的儿童则会是朝气蓬勃,热情似火;秋季出生的儿童则沉静安稳;冬季出生的儿童则性情较忧郁压抑。

人的脉诊则如同锅炉通向换热站,然後分发到各家各户的分水管道。水压不足了,它就无法供应到该去的地方,或者行速缓慢;气压不足,则水温提不上来,人体就会发冷,发凉;若是水不足,气压过大,人就会发烧,发热,就会鼓噪不安。

新的锅炉,换热器,管道就会畅通无阻,陈旧的则铁銹脱落,淤阻不通。管道不通可以用专业的仪器检测出来,人的脉络出现了毛病,自然也就可以用脉诊,舌诊,的方法检测出来,面相与体质的触摸检查出来。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望,闻,切。把脉是关健,诊得准确了,一切就好吧了!

原则有三:整体审察、诊法合参、病证结合。

整体审察

整体审察是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之一。诊断疾病时的整体观念,是指要考虑整个人体(内)与自然环境(外),或称“审察内外”。因此,整体观念包括两个内容。

诊法合参

望、闻、问、切四诊各具有独特的作用,又都有局限性,不能互相替代。必须四诊并用才能全面收集辨证论治所需要的各方面资料。

病证结合

诊断要明确所患疾病及所属证候,把辨病与辨证结合起来。通过辨别病证,认识疾病的本质, 即所谓“辨证求因”。

诊断简史

对中医学发展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医家和医著,应有所了解。

人类在生产、生活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与疾病进行斗争 ,逐渐积累丰富的医疗知识,总结诊察疾病的方法,掌握疾病变化的规律。中医诊断学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一门学科。

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他们所谓的基本理论就是云山雾罩把你说糊涂了,什么阴阳五行,什么八纲辩证。中医的这一套基本理念就是些骗术,因为他们看不好病,就找个借口把你说糊涂了。所谓的中医呢,就是郎中,以前这个郎中跟那个道士是不分家的。郎中就是是道士,道士就是郎中。一会儿当算命先生,一会儿当郎中去给人家看病。

望闻问切

首先知道什么是 健康 ,其次才知道什么叫生病

比如脉诊,不浮不沉,不迟不数,节律整齐是 健康 的。相反,脉快了,慢了,过度有力,无力的,浮脉,沉脉都是有病的脉象。

中医讲天人合一,阴阳平衡, 健康 的人体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打破这种平衡了就叫不 健康 的。所以中医治已病,治未病都是为了恢复阴阳平衡。过多的去掉,过少的补之,不通的通之,寒热温凉,虚实表里。四诊合参才能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好坏,并调节到最佳状态即可。

原理很简单,操作起来确很复杂,要孰知人体,药理,针灸,饮食,经络脏腑等等。可以这么说,一个好的中医完全可以称为博士,知识面太广太复杂了。不是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当好中医的。

这是我治过的面瘫,针药结合[呲牙]

身体的病变会借助气血流动与神情变化,从皮肤、眼睑、舌苔、脉动、气味等方面反映出来。其实中医诊断与西医诊断都是从这一点出发,不同的是中医通过望闻问切凭经验判断病情,准确与否以医师而论;西医借助仪器由专业人员运用知识分析病情,准确率比较高。中医讲究辩证施治,追求标本兼治,中药成份复杂,无副作用,见效缓慢,小病、慢性病找中医为宜;西医头痛医头,脚疼医脚,西药成份单一,疗效明显,或多或少会有副作用,大病、危急重病要靠西医;有些大病、危急重病、疑难杂症及重大传染疫情则需要中西医结合。

中医的最大优势是识时机,抢先机,防病之未发。一旦到了生病程度,中医西医难分轩轾,各有胜长。

医生诊断,首先要通过四诊合参,判断是否为有病之人。如面色红润(或黑而泛光、隐见黄色)、中气充沛、脉象符合季节(年龄)特征、二便通畅,则为 健康 人。虽有倦容,身心略加调适,就可恢复如常,尽可能不用药。

如今不乏因犯下命案、大错(交通肇事)卖傻装病者。暗加观察,如大便正常,无需专家会诊,狡顽之徒,应严惩不贷!

有经验的医生,经过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八纲辩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求医者之病情当可了然于胸。对症治疗,当可收效。

此法也有不灵光的时候,要加入五运六气因素的影响,细推岁运、伏气、时气等对病人的影响,如此,则万无一失。

赘述一句,大至宇宙,小至病毒,都存在着运动周期。宇宙138亿岁,元之元(即大元)的一个完整周期是168亿年。又分无数小周期,对自然和人体都有影响。略举两例,如太阳绕银河系独自转动,当转到切面(近似地球之黄道),地球可能有灭顶之灾;月亮的潮汐变化……。真是投石击破水中天,无数周期相套,构成众多同心圆。人如鱼籽一般,出一一生都不易,且行且珍惜2022-08-28
mcxzy 阅读 45 次 更新于 2025-04-11 08:24:57 我来答关注问题0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衡变、因发知受。一、原理释义 1、司外揣内 外,指疾病表现于外的症状、体征;内,指脏腑等内在的病理本质。即通过诊察其反映于外部的现象,便有可能测知内在的变动情况。《灵枢·本藏》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说明脏腑与...

  • 1.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璧,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临床表现。2. 医师依据个人经验,结合患者的外因(如季节变化)和内因(如脏腑功能、生活习惯等),分清寒热虚实、表里上下、新病旧伤、急缓重轻等,从而作出恰当的诊断和治疗应对。3. 望诊主要观察患者的神色、形态、舌象等;...

  •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是遵循自然界的四季变化规律,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热能上升,冷能下降,凉能收敛,这些自然现象与人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春季出生的人性格偏冷,思维敏捷,有寒意,可能给人一种冷漠的感觉;夏季出生的人充满活力,热情洋溢;秋季出生的人性格沉静;冬季出生的人情绪较为忧郁。

  • 4. 控制论原理:中医诊断方法隐含了现代控制论中的“黑箱”理论原理,即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外在表现,推断内部状态和功能变化。

  • 中医诊断学的三个基本原理是整体审察、四诊合参、辩证求本。1,整体审察:诊断疾病时,重视病人整体的病理联系,同时,还要将病人与其所处环境结合起来,综合的判断病情。把人体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在生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是一个有机联系,互相作用的整体:在病理情况下,人体各部分又按照一定规律,互相...

其他医典类似问题

返回顶部